中阳文艺的瑰宝--中阳弹唱

家乡区县: 山西省中阳县

中阳文艺的瑰宝--中阳弹唱

    “中阳弹唱”是中阳众多民间艺术之中的一朵奇葩,其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曲调、通俗的形式,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成为中阳普遍的一项民间娱乐的艺术形式。
    “中阳弹唱”艺术普遍流传于中阳及周边各县,是较单纯的伴奏演唱艺术。它的成型大概在明末清初,虽然形式单一,但其内涵丰富,每一段曲目的唱词、情节、段意完整、语言生动、通俗朴实、曲调优美上口。具有原始艺术纯朴粗拙的特征,深受百姓的喜爱。
    “中阳弹唱”边沿人数可多可少,乐队可大可小,一般为男女二人,以唱为主,间以道白,乐器主要是管子、二胡、四弦胡、三弦等,再加板鼓、梆子、锣等。服装一般为便装,道具为一把扇子,场地一般是街头、广场、庭院。过去中阳弹唱常作为秧歌的结束节目,有时也单独开场。
    “中阳弹唱”形式虽然简单,但曲目类型并不单一,现有遗存剧目近20余种,加之后人整理新编有百余个,曲牌有近50余种,广为流传及群众喜爱的曲目,如《审录》、《放牛》等颇具代表性。《审录》取材于《玉堂春落难逢夫》,演唱曲调为民间艺人归纳的“九弯十八调”,“九弯十八调”是中阳弹唱的精髓所在,九弯即:情思、升荣、省状、起解、舒情、堂会、诉冤等;十八调是:老西、山桃花、双木头、钉锅、翠屏、说唱、盼夫、莲花、寻羞悲、打茶等。“中阳弹唱”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典目进行弹唱,比如婚嫁场合多唱《听新房》、《粜饮米》等情感曲目,过生日祝寿多为《洗金莲》、《撒金钱》等祈盼福寿的曲目。
    “中阳弹唱”于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进行过一番整理创新,大量剧推陈出新,也涌现了一批如胡树槐、张满年、武清华等弹唱知名艺人,到如今,一些年青的弹唱艺人如李三利,曹俊平、薛智平、申金芳脱颖而出。“中阳弹唱”覆盖面极广,由于基队伍精炼,形成单一、内容丰富、曲调优美、深受群众喜欢。因此,特别在农村,每逢娶亲、嫁女、迁居、生日等节日、庙会均有弹唱助兴,已忧为中阳地方风俗的文化大餐,从而也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中阳弹唱”的继承和发展一直受到市县两文化部门的重视,特别近几年,中阳县每年的文化节及文化庙会、春节文化活动,弹唱均被做为必列的一项活动内容。2004年吕梁市举办了道届“晋西弹唱演唱大赛”,其中《审录》、《粜饮米》分获一、二等奖,表演者薛智平、申金芳获得最佳表演奖,伴奏乐队获最佳深奏奖,目前中阳县委、政府把“中阳弹唱”列为文化重点保护项目,重点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遣产保护项目。

郭荣(2014-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