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门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是明建昌古城四大城门(北为建平,南为大通,东为安定,西为宁远)之南门。是西昌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有楼建于门垛之上,称大通楼。
“八百里河山风风雨雨依还看蓝天白云,两千年往事是是非非试问这红墙绿瓦。”大通门历经历史沧桑变迁,是西昌六百年历史的见证,1991年,大通门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西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98年开工,2000年竣工,修复了大通门并重建了大通楼。
大通楼由正厅、耳房、楼厅、檐廓、阳台等部分组成,为重檐歇山式仿明建筑。城楼上的对联、匾额、石刻、木雕、彩绘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城门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城楼建筑面积588平方米,其他附属设施140平方米,城楼设有展厅,常有各类展览向游人开放,还设有舞池、茶楼、观景台。每逢节假日,夜晚彩灯映城楼,为西昌市夜景之一。大通门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经过整修和恢复后,大通门城楼巍峨,瓮城依旧,城碟壮观,是人们怀古颂今,休闲观景的好去处。
大通楼高22米,重檐歇山式大屋顶中式建筑,红墙绿瓦、雕梁画栋,楹联诗词,石刻斗都拱,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大通门是西昌六百年历史的一个见证。明未张献忠起义,其部将刘文秀攻下大通门占领建昌城,后在大通门上高高飘扬“大顺”旗帜。清代太平天国起义,翼王石达开攻占大通门,杀洋人,灭清军。辛亥革命西昌起义士张耀堂武装起义,杀进大通门,在顺城街与清军激战,杀死了作恶多端的满清县令章庆。大通门目睹了西昌六百年历史的辉煌与不幸,往事如烟,是非难明,惟有试问这大通门的红墙绿瓦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