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书情深
九天后,中共中央办公厅特挂信来了,信是打字机打的。“茶农高级社共青团支部:你们寄给毛主席的茶叶已收到,中央曾有规定,不准给毛主席寄东西,经主席批准,寄给您们十六元作成本费。”落款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但下面是毛主席签的字:“茶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种茶,我看此茶叶可命名毛尖茶,毛泽东”。这是主席的亲笔字,是毛主席的褒奖、信任和希望。
“毛主席收到我们的茶叶了!”大家奔走相告,争相传阅,不识字的乡亲也吵着叫人念来听,用手去摸摸那仍散发墨香的手迹。当天晚上,村里开晚会庆贺。晚会上,乡亲们激动地一遍遍读着来信,又是唱歌又是跳舞。
为响应主席“今后山坡上多种茶”的号召,第二天,村里的年轻人上山开荒,办起了一座新茶园,命名为“共青团茶园”,而“鱼钩茶”也正式更名为“毛尖茶”。
重金寻信
中央办公厅及毛主席来信的事情很快传开,人们成群结队到团山参观学习,观看毛泽东的手迹,县文工队还到团山演出一个多星期。
乡里决定让谭修凯负责保管这封珍贵的书信。谭修凯把保管毛主席的信件当作一项光荣任务,十年如一日地小心翼翼地珍藏着。
转眼间10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乡长罗雍和成了“走资派”,谭修凯也被打成了“四类分子”。那年,他正在田里犁田准备栽种苗,团山公社的一群民兵气势汹汹地前来他家抄家。说他在旧社会被抓过壮丁,当过几天“国民党”,要查他的“历史问题”,不分青红皂白地翻箱倒柜,把他的各种账本资料全部抄走,这封珍贵的信也从此消失。
1976年,谭修凯老人被摘掉了“四类分子”的帽子,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找到那封信。谭修凯老人心存侥幸,兴许那封信被哪位好心人悄悄地保存下来了……
2001年,都匀市毛尖茶集团宣布:将以百万元重金,寻找45年前毛泽东主席寄给都匀县团山茶农一封信。
2003年春,黔南日报的记者先后多次驱车到都匀王司、大坪一带寻访,终于在团山采访到了年近古稀的谭修凯老人。当时的谭修凯,有一只眼睛已经失明,坐在他家的门槛前接受采访时,说起当年为毛主席寄送茶叶的事情,仍然记忆犹新,并提供了几种可能的寻找线索。遗憾的是,经多方寻访,一封与“都匀毛尖”有着深厚情缘的领袖来信,就这样遗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