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人文

家乡区县: 西安市户县

《钟鼓楼最高》
从前户县有个庄稼人,在渭河给人家扛长工,腊月活满,他打点东西回家。来到渭河岸,天色已晚,艄公停止了摆渡,他只好走进一家客店,想住下。
不料,店里炕上只剩下一个空位,和他一起进来的却有三个人,另外两个人,一个是教书先生,兴平人;一个是做买卖的眉县人。到底谁住呢?店主人想了个注意,让他们都说本县顶高的东西,谁说的东西最高,就住炕,其余的打地铺住。
教书先生自恃才华,抢说:“兴平有座无影塔,离天只有丈七八。”
买卖人一听神气地说:眉县有个鱼骨寺,把天摩的咯吱吱。”(后一‘吱’,读zi四声)
轮到庄稼人,他思索了一会才说:“户县有个钟鼓楼,半截还在天里头。”
庄稼人说的不紧不慢,却大出人们所料,最后他住上了热炕。

《水淹腊家》
县西南十里,有腊家滩,当年野草丛生,乱石累累。
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本是阡陌良田。有个名叫蜡景的财主霸占着这些土地,号称“九顷十八湾,一湾到潼关”。
腊景财大气粗,欺贫凌弱。他家有两个大小不同的金斗,大斗进,小斗出,重利盘剥乡里众人质问他,他说:“天下金斗唯一,试问谁家有二”;声言“要得腊家‘归’(贫穷),除非天塌涝河‘吹’”(被大水冲走)。
一日,有一贫道化缘,腊家财主见他形容憔悴,不但不予施舍,反命人铲来牛屎,戏谑他,穷道连忙撩起袍襟,收下了牛屎。牛屎到了贫道怀里,却变成了金旦儿,腊景看红了眼,又去抢那金旦儿,抓回来却又变成牛屎。他盛怒之下,就命人将贫道乱棍赶走。
丫环梅香见贫道实在可怜,偷出两个蒸馍,追上贫道,塞到他怀里。那贫道感激不已,临走时对梅香说:“看来你个好心肠的姑娘,若相信我的话,七七四十九天后,见门前石狮子眼睛红了,赶快骑上去。”
过了七七四十九天,梅香每天到门口看几次。这天她见石狮子的眼睛果然红了,象两个发光的小红灯笼,就赶紧骑上去。顿时,终南山下天昏地暗,山间隆隆作响,暴雨倾盆,山洪席卷而来,将腊家的田产庄园一吹而光。腊景被卷到了渭河喂了鱼鳖。石狮子变成一只活脱脱的真兽,脱着梅香,腾空而去。
从此这里留下了望不到头的荒石滩——腊家滩。

《聂姑洞》
户县西南的望仙坪,左侧有个石洞,名叫“聂姑洞”。相传古时有个姓聂的女子曾羽化于此。
聂姑是县西乡聂家堡人,父母早亡,与兄嫂度日。她生相丑陋,到十七、八岁,还找不下婆家。但她却不着急,整天闭门不出,抱着纺车纺棉花。时间一长,嫂嫂把家里的杂活都搁给聂姑做,自己早睡懒起,东游西逛。当人们夸他家纺的线多时,嫂子总是说那这都是她自己纺的。还在众人面前夸自己如何勤快能干,编造聂姑如何笨懒,怪不得找不下婆家呢。
时间一长,聂姑实在不想活下去了,一天晚上,她趁家人酣睡之际,梳洗一番,换了衣衫,欲寻自尽。她想用自己纺的线吊死,结果却吊不死;后来一想,还是出家当尼姑去。她便背着自己纺的线旦儿,朝终南山望仙坪走去。快到山顶时,见路旁有一石洞,便坐下歇息,谁知一坐下去,就“羽化”(成仙的意思)在洞中了。
第二天她的懒嫂子日上三竿才爬起来,见地未扫,饭也未做,前后喊聂姑不应,到她住的房子一看,人不见了。便顺着她落下的一丝棉线寻去,到了石洞内,看她端坐洞中,忙喊了一生:“你姑”(户县方言称小姑为‘娃他姑’,当面直呼‘你姑’),聂姑不应,仔细一看,已变成一座石像。
嫂子看此情景悔恨交加,一头撞死在洞口石壁上。

一YI(2014-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