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之郑板桥

家乡区县: 江苏省兴化市

郑燮 燮(xiè),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著。

郑板桥纪念馆亦称兴化市博物馆,位于城区中心地段,占地6000多平方米,粉墙黛瓦,曲廊环绕,系三层仿古建筑。馆内庭院中板桥塑像矗立,奇石修竹辅之,有水池、池边嵌石,犬齿相依,参差有致,逢夏季,池内睡莲盛开,红鲤穿梭其间,别有一番情趣。馆内主要有《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兴化历代名人》、《施耐庵文物史料陈列》等陈列展览。处正南的四牌楼上悬挂47块匾,记载了兴化历史上74位前贤的事迹,为后人所景仰,匾上题字都出自当代著名书法家之手,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故居北屋挂有一幅漆画,漆画两侧的对联是郑板桥在范县任上所作:“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寻。”原在东西两侧的兰石图和墨竹图都是清代原物,现都已被收藏

板桥故居,俗称郑家大堂屋,坐落在兴化市东城外板桥景园。故居始建于清代,板桥中进士前居此,1983年重修,为兴化市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座北朝南,粉墙黛瓦,有门堂、上下屋、小书斋、小厨房等建筑,庭院清幽,兰竹萧疏,朴实无华,保持了“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大门门额上嵌有赵朴初手书“郑板桥故居”石刻,门堂内上悬刘海粟题书“郑燮故居”木匾一块,堂屋正中长几上陈列有郑板桥全身古铜色塑像一尊,栩栩如生,背后壁板为翠竹漆画,饶有雅意,东西房为卧室,陈列有郑氏祖传钱柜床、站柜、书桌、洗脸架,壁上悬满板桥木刻楹联,书画墨迹及遗物,朝北下屋三间,门额外负担上嵌有板桥手书“聊避风雨”四字砖刻,庭院东侧为小书斋,是板桥当年读书作画处,陈设古朴典雅。凭窗可览,窗前小院内竹影婆娑,兰花小吐,充满了诗情画意。

1993年兴化市政府又在郑板桥纪念馆的基础上扩建为兴化市博物馆,舒同、启功两位先辈先后书写了馆名。新馆与历史遗迹四牌楼、李园连成一片,构成古城兴化新的文化村落。

我与途人(2014-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