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是在吐槽一些主流看法。
首先可以确定,此剧受众群肯定是gay-friendly的群体,因此断然不会歧视LGBT。但是打开弹幕,或者瞅瞅剧中塑造的这个奇葩高中,你就会发现“双重标准”大概是太多人都跨不过去的一道坎。很多人还是非常把性取向当一回事,甚至把它作为事物的评判标准,只不过和大众相反——现实里作为多数群体的异性恋优势最大,然而在剧情/观众眼里,LGBT才是世界中心,他们对LGBT更包容、更同情、更理解、更愿意无视他们的错误、更喜欢站在他们这边。
这种做法对吗?世界上所有平权运动的核心难道不都是“让弱势群体和多数群体享受同样的权利、人人权利平等”吗?并非一方压过另一方啊。评判一个人的素质,和ta的性别特征或性取向都无关。你不该歧视LGBT群体,同样也不该因为他们是少数群体就格外袒护他们、从而对另一群人造成隐性歧视和伤害。简单地说,就是不该矫枉过正,不要一看到基佬百合就不要原则地萌了。
比如到处逼人出柜的毒舌Shane。这个角色很可爱,但肯定不是完美无瑕小天使。我觉得逼人出柜是个挺不尊重人的做法。是否公布自己的性取向是个人自由,强迫别人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就因为“你是同性恋你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所以你一定得出柜”,感觉很不妥。
比如剧里的学生们最欢迎LGBT群体,无论竞选什么都是他们占(压倒性)优势,这是不是另一种歧视?是不是对具备同样竞争力的异性恋不公平?妹妹自负的性格明明不适合任管理职位,大家也都不太待见她,然而她的Intersex身份一曝光,所有人都趋之若鹜。是不是可以认为,当他们判断一个人是否能胜任某职位时,已经不考虑其他要素了,简直是在为性取向/性别特征投票。从第一季以来,这种标准从未改变,与其说编剧在鼓励这种开明,不如说是在间接讽刺(不管编剧自己有没有意识到)。这种双重标准简直和歧视同志的人没什么区别嘛。
而在观众方面,双重标准就体现在“所有阻碍双女主百合的人都是渣”。Liam是个再普通不过的高中校草,ONS虽多但也没有做出三观不正的事情,就因为S1和Karma搞暧昧、间接“破坏”百合情,才被很多人称为渣男。实际上他的消息源只有Karma,是Karma告诉他“我和Amy处在一段开放的关系”,是Karma主动拉好友来3P,而Liam一直以为Karma可能只会是他众多PY中的一个。他的唯一污点就是睡了Amy,但是Amy同样有责任,两人都想报复Karma,滚床单水到渠成,挺让人拍手叫好的,毕竟那时Karma真的很讨厌。
然而请注意,第一季的Karma讨人嫌,那只是因为她虚荣、自私、不为别人考虑、是个最糟糕的朋友,而绝不是因为她没接受Amy的示爱。可怜的是,后来她无论做什么都被观众评论为“能不能别虐金毛!”。为什么很多人要强求一个直女爱上闺蜜?一看到直女找男人就嚷嚷着“又虐我金毛”。这群人还非常热心地寻找Karma其实“内心深处”爱着Amy的蛛丝马迹,朋友间小小的占有欲还能被理解为吃醋,似乎在这些人的概念里只有情人之间才能说love,朋友之间不能。
有些人是没有好朋友吗?关系紧密到如此地步只能是情人不能是朋友?只有恋人之间才是真爱?你开什么玩笑。
如果这部剧里一切水到渠成,讲述了一对朋友假扮情侣弄假成真最后终成眷属的故事——这他妈得多无聊?和那些BG言情小说有什么区别你来说说看,说啊,有什么区别?想看百合直接找百合片啊。我想看到的是角色逐渐成长的青春剧,所以目前他们做的还不错,真是让人欣慰,这里只能祝弃剧的人找到好看的百合片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