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是一篇观后感而已,甚至算不上评论。所以我只看到了我想看的,我所关注的所有东西,都是我想关注的,然后因此来倒推。所以不用跟我争论对错。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而已。
这部电影里关于科的部分已经被说得太多,黑洞,量子力学,相对论,时间,虫洞……而电影的主题,情感,也被讨论得太多。我想说的是幻的部分。
看第一遍的时候,久久不能平复,哭了很久。第二遍也是。戳中我地方太多,一瞬间到35岁的墨菲,120岁的病床上的墨菲,一个人进行着人类播种的布兰德。物是人非,以及全宇宙的孤寂,都让我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磅礴的感动。
而最让我震撼的,是这部电影里所传递的两个基本幻想。
一是有关情感和回忆。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儿女的回忆了。”“爱一个死去的人有什么社会效用?”“我们已经用理性思考得太久,为什么不能跟着自己的心走?”
我们在思考纬度的时候,总是习惯从点、线的空间思维出发,并因此陷入了一个死胡同。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有机生命体本身与这个空间之间的关系?“生物”到底是一种什么?生物的情感又是什么?如果将情感当做是一个物理量,那么它是我们已知的唯一一种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超越现有物理学界限的存在。闭上眼睛,我能访问10年前的岁月。我能随意的想起到几千公里甚至更高远距离外的人和物。
如果生命,尤其是高等生命的情感是一种物理量,这种物理量早就超越了三维。
第二个震撼我的是关于永恒。
永恒的形式太多。原子不灭是一种永恒。而更高的纬度,更是一种永恒。所谓毁灭不过是时间的小把戏,如果时间只是一个常量,我们的此刻将永远定格——我相信,如果米兰昆德拉看到这部电影,一定怀着巨大的惊恐。因为光是想着我们的时间是固定的就足以让人颤抖,更不要说,用科学的理论来验证这一真实了。
但是第一遍的电影,我仍留下了诸多疑问。
“他们”为什么不直接拯救人类,比如在近地轨道直接开一个虫洞。让人类分批次的逃离。
比如说女主角为什么要叫做墨菲,墨菲定律在本片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比如说,既然布兰德已经逃生成功,PLAN B能够正确实施,为什么“他们”还要出手拯救库珀?
库珀在人类中并不特殊,对“他们”也没有特殊意义,为什么库珀掉进黑洞了,他们要用超方体拯救他,但是对道尔和罗德利的死视而不见?
“他们”既然有能力在黑洞中建立起类似三维空间的超方体,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建一个超方体把布兰德老教授装进去,然后利用空间排布(或者别的什么手段)为他提供黑洞内的量子数据?
而所有的这些疑问中,最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会在黑洞附近?
在第二遍的观影种,我自己找到了答案:
塔尔斯在超方体中感知了“他们”的存在,并且得到了“他们”创造了这个超方体的信息。说明他们能够通过超方体传递一些什么。
而“他们”由于处在一个更高的纬度,因此时间对他们不具备任何意义。他们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找到历史的转折点,找到人类得救的契机。
因为,“他们”只能让人类自己拯救自己。
诺兰在电影中 一直试图营造一种“回归感”。
第一,女儿回到房间里 其实是为了得到拯救人类的线索。但是意外的发现童年时期发现的“幽灵”留下的“STAY”的信息。于此同时,是超方体种传递着这一信息。其实父亲是否愿意留下,对整个故事毫无影响。当时库珀之所以想让自己留下,也是因为他认为人类的覆灭已成定局。在他留下“STAY”以后,才从塔尔斯那里得到了黑洞数据。诺兰做这一安排,无非就是让感情线回归,让女儿的内心最深处最大的不确定,得到释放。
第二,布兰德一开始要求去艾斯德蒙的星球,但最后出于理性没有去,最后证明,理性是错的,情感才是对的。艾斯德蒙的星球才他们所要寻找的播种地。
这两条回归线都传递中一种“使命般的必然”。
但本片最重要的部分,掉入黑洞并进入“超方体”是基于一个偶然的事实:曼恩因为求生意志摧毁永恒号,在对接过程中,永恒号被黑洞引力捕获。为了实现PLAN B,库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利用引力弹弓将布兰德推出,完成人类播种计划。
我觉得这种偶然,并不能涵盖诺兰在整个关于“拯救”的主题中,一直想传递的感觉——人类是“必然”得救的。无论曼恩背叛与否,无论他们后来是否去埃斯德蒙的星球完成人类播种计划,都要“必然”得救。
要体现这种“必然”性, 仅仅是依靠库珀的自我牺牲,显然不够力度,缺乏一种对黑洞更原始,更本质的需求。
关于他们,有三个基本事实是显而易见的:
1、“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拯救我们——当库珀传递出黑洞数据后,超方体立即关闭。
2、他们拥有拯救我们的方法,也就是黑洞数据
3、他们有能力创造超方体
这三点事实会得出一个矛盾的结论:他们为什么不直接用超方体将数据传递我们,而要如此大费周章?
有一个结论呼之欲出,“超方体”只能建立黑洞中。他们一直在黑洞中等待着库珀或者别的什么人进来。
而纵观全剧,从10年前的探索计划,到10年的人类播种计划,其核心原因都在于,出现了“虫洞”。这个“虫洞”的出现,让老布兰德教授误以为这是“他们”让人类搬家,去寻找一个宜居的星球。从而诞生了计划A和计划B。
问题在于,库珀被扔出黑洞以后,穿越了同一个虫洞,来到了土星周围。
这个虫洞到底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虫洞是人类的逃生出口吗?为什么要把虫洞建在土星附近?
为什么墨菲得到黑洞数据以后,并没有按照布兰德所理解的“他们”的指示,穿越虫洞直接进行人类移民计划?而是选择了土星?
现代科学认为太阳系中,除了火星外,最有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就是木卫二和土卫六。这和虫洞出现在土星附近,以及墨菲选择土星卫星作为空间站有什么关系吗?
又一个答案呼之欲出:虫洞并不是一个搬家计划,“他们”没有如此明确的拯救人的方案。(如果他们有,完全可以直接把虫洞开在近地轨道。虫洞对周围的空间没有破坏,也不具备引力。)
如同他们在黑洞中的超方体内向塔尔斯传递的一样,他们是高纬度的人。无法在三维世界中,寻找“宿命的转折点”,或者说,无法在三维世界中,寻找到可以“拯救人类的确定方案”。能够拯救三维世界人类的,就只有三维世界的人类。
“他们”的存在意义,就在于能够在黑洞中,为人类建立起一个超方体,至于这个超方体能做什么,“他们”并不知道。
他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他们“有能力”在黑洞中建立超方体,而这个“超方体”为人类得到拯救,创造了“可能性”。
这部电影贯穿着开头到结尾的,一直是墨菲墨菲墨菲墨菲墨菲。
什么是墨菲,她什么要叫墨菲?
因为墨菲定理啊!可能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他们将人类得救的“可能”——超方体放置于黑洞之中,这个超方体所带来的可能性,成为宇宙中满足于墨菲定理的常量,为人类的“得救”带来了必然。
所以“他们”并不为人类提供了逃生的出口。
“超方体”也好,虫洞也好,并不是“他们”所提供的明确的救赎方式。而是“他们”唯一能够创造出的与“三维世界”接触的连接点,但是只要这个链接点“存在”,人类就有“可能”找到它。根据墨菲定律,只要“可能”找到它,所以“必然”找到它。
所有的一切都不是随机事件的结果,而是基于更高纬度所控制下的必然,看似库珀是因为自我牺牲才进入黑洞,但实际上,“他们”将唯一的答案放在了黑洞中。他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故事发展,最终,都会宿命般的进入黑洞。进入“他们”留下的,唯一能拯救人类的方式中。
这个“必然”,就造就了关于库珀的故事存在:
因为有虫洞---所以曼恩参与了探险者计划--所以库珀才遭到了曼恩的背叛--所以库珀才进了黑洞--所以“他们”才需要创造一个虫洞把库珀丢出来--因为有虫洞--所以曼恩参与了探险者计划……如此循环。
而黑洞之所以在土星附近出现,是因为墨菲选择了土星作为空间站的基地。“他们”为了拯救库珀,把他虫洞放到了土星周围。
而虫洞的另一端之所以是黑洞,是因为这个虫洞是由黑洞中的超方体开出来的,拯救库珀的拉撒路!
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基督复活之路,因为虫洞而诞生的拉撒路计划,其拉撒路最终指向的就是虫洞本身?
这是什么?
这是老教授反复反复反复演算的递归算法!
结果本身就是变量,变量再改变结果。
电影中一切的暗喻与隐喻,都在墨菲定律的背景中,陷入一个置时间于无物的精巧结构中,何其壮观!
(而片中,墨菲问布兰德教授为什么要把两只手背起来运算,为什么将时间当做常量,事实上也是在暗示,整个故事,已经将时间的影响从中剥离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有幸接触到如此庞大的智慧,能打开我关于永恒的想象,此身之幸,此生之幸。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