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州在唐宋时代是西北边防大镇。北宋时期,麟州处于契丹、西夏、北宋3大政权之间,固守麟州,东可拒契丹南侵,西能牵制夏人对鄜延及以西诸路进犯,南可保河东一带安全。因此,该城虽孤悬河西一隅,与延州(今延安)等地联系还得西渡黄河,绕道山西,一切军需物资都须由河东(山西)辗转供应,成为北宋朝廷的巨大负担,但由于军事形势的需要,北宋一直不惜付出重大代价固守麟州,且派名臣如司马光、文颜博、欧阳修、范仲庵等多次巡察。西夏李继迁攻占夏、银、绥、宥(今整个榆林地区)等州及河套大部地区,西面又攻下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进占宁夏一带,唯对东边的麟、府2州,虽屡次派大军侵扰,然均未能占领。
宅完门墕堡位于高家堡东2.5公里山上,俗传为女王城,今尚有遗址。唐贞观三年(629)铁勒十一部自愿归顺,请置唐官,次年以拔野古部设幽陵都督府。肃宗乾元年(758)回纥遣使求婚,帝许****英宁公主下嫁,封磨延啜为英武毗伽可汗,设英宁府于此。据道光《神木县志》载,时有石并镌“英宁府”三字,今已失存。
宋横阳城位于麟州城北7.5公里处,南有小沟即黄羊沟,宋时称横阳川。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置,今名黄羊城,盖因横阳与黄羊音讹故。1984年,在黄羊城内发现残碑一角,有“向者,随侍横阳……复持节一时之盛事”等字,又有酒瓶2,上镌“第一付将公用”6字,证明今黄羊城即宋时与麟州互为犄角的横阳城无疑。
宋太和县址位于县城西南45公里。宋元祐二年(1099)设寨于太和沟南梁,金正大三年(1226)改设太和县,隶属葭州。元至元六年(1269)撤县为寨,并入神木县。现城垣、寨门基本完好,北门拱额上镌刻宋体“太和堡”3字。
宋吴儿堡即今距县城西南25公里解家堡乡的王儿堡。据道光《神木县志》记载:土城旧址尚存,周围约3里,四方皆绝壑,外环以山,只有西北一径出入,极为险峻。宋乾德初,一度移麟州于此(新建宁军后才复迁杨家城)。当地人称为旧城。
永兴堡距县城东北25公里处。隋属连谷县,唐归麟州地,宋改黑城儿。明成化中,巡抚余子俊遣镇羌(今府谷新民堡)指挥宋祥,移置土城于山上,周围2华里零25步,南面1门,楼辅8座。万历年间,巡抚涂宗浚以砖包砌。今堡内只有集场,仅存土城废墟。
柏林堡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处。明成化初巡抚卢祥先置土城于山原,周围202步,东西2门,楼铺8座。万历三十五年(1607)巡抚涂宗浚用砖包砌。乾隆二十三年(1758)和三十五年(1786)两次重修。堡内东西街1道。今被沙淹,已成断壁残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