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小说人物据学者孟繁仁先生考证:貂蝉,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15岁被选人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貂蝉故里在忻州市东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于从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产木耳,故名木耳村,后因村中槐树下发现一株千年灵芝,遂改名叫木芝村。
概况
地名由来
貂蝉故里在山西省忻州市东南三公里的木芝村,遂改名叫木芝材。
景区传说
旅游景点叫貂蝉园,是乡民在墓地原址上复原筑砌的。门檐上悬“貂蝉陵园”横匾,两侧有“闭月羞花堪为中国骄傲;忍辱步险实令须眉仰止”金文机联。
乡民传说,桃园三兄弟得势后,便把貂蝉送回故里,老死后就埋在这里。又说貂蝉扑剑自戕,关羽得知后将遗体护送回故乡安葬。所以后殿有关羽像,殿前有表示貂蝉演戏的戏台,都是报答关羽拒杀和护送之恩。另在定襄县东南的中霍村是吕布故里,有“霍清泉”、“智擒赤兔马”、“歪脖子树”等民间传说,都与吕布有关。所以民谚有“忻州没好女,定襄没好男”,是说因为有貂蝉和吕布之故,从此,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定襄也生不出帅气的男人了。
貂蝉故里 - 简介
陵园位于村之西南,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座北朝南,东墙辟门,四周围以红底黄瓦波浪式龙形围墙,在麦海茫茫中,光艳夺目。门檐上悬“貂蝉陵园”横匾,两侧有“闭月羞花堪为中国骄傲;忍辱步险实令须眉仰止”金文楹联。园内用花墙分隔成南、北两部分,北为陵区,南为展区。陵区辟门三,中为甬道,两侧建拜月亭和凤仪亭。后部建青石墓台,台前有貂蝉像碑,碑座高2.4米,像高3米,在飘带动态下,貂蝉步履闲雅,婀娜多姿,犹有“闭月羞花”之貌。墓冢青石制,圆形,直径10米,高5米。墓顶芳草萋萋,铺青迭翠。墓前有“貂蝉之墓”碑,碑阴镌墓志铭475字。南院建仿古建筑20间,辟为“貂蝉彩塑馆”,除“貂蝉迎宾”外,还有“羞花问世”、“祭山惊艳”、“护村人宫”、“落难认父”、“拜月铭志”、“忧国请缨”、“忍辱调情”、“施计除奸”、“绣袍寄情”、“引颈祈斩”、“入庵伴佛”等八组声光音色俱佳的彩塑场面,反映貂蝉“不惜万金躯,何惧险象生”的一生。
貂蝉故里 - 布局
貂蝉故里中的桃花
村中传闻,早在貂蝉生前三年村里的桃杏就不开花了,至今桃杏树依然难以成活,是说貂蝉有羞花之貌的缘故。村中原有过街牌楼、前殿、后殿、王允街、貂蝉戏台和貂蝉墓。
貂蝉故里 - 貂蝉
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古籍上虽没有记载,但文学作品中多有描述,为汉末三国纷争中重要人物之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貂蝉作了进一步的描写和刻划,影响颇大,民间传说尤为动人,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中杰”、“女中英”。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官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不久董卓专权。王允利用董、吕好色,遂使貂蝉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之后,为日布之妾。白门楼吕布殒命,曹操重演“连环计”于桃园兄弟,遂赐与关羽。貂蝉为不祸及桃园兄弟,“引颈祈斩,”被关羽保护逃出,当了尼姑。曹操得知后抓捕貂蝉,貂蝉毅然扑剑身亡。
貂蝉故里 - 特产
木耳
木耳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径3-12厘米。新鲜时软,干后成角 质。口感细嫩,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含糖类、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热量306焦、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气、充饥、轻身强智、止血止痛、补血活血等功效。富含多糖胶体,有良好的清滑作用,是矿山工人、纺织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功能。
貂蝉的故乡盛产木耳,后来因为村口长出一颗大灵芝故改名为木芝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