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羊杂碎

家乡区县: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

羊杂碎,又名羊杂烩。是由羊的头、蹄、血、心、肝、肺、肠、肚等羊副产品经处理混合烩制而成的一种地方传统美食,久负盛名。西北各地均有制作。口味独特,别俱一格,集羊内脏于一锅,加佐料烹制而成。肉质各异,形色繁多,味道酸辣兼宜,不腻不膻,汤鲜味美,入口生津,回味无穷,且营养丰富。既经济实惠,又食用方便。尤其在天凉偏冷时节,食用可御冷逐寒,吃者往往半碗未下肚,则遍体生热,一碗吃完,热汗淋漓,舒畅无比  关于羊杂碎的来历,有这么一段传说故事。据说,早先的陕北人是不吃杂碎的,在杀羊之后,只把羊肉留下炖制,肠肠肚肚、头蹄下水都喂了狗或丢弃了。有一回,一家财主宰羊待客,羊下水多了,狗吃不完,便让长工倒掉。长工觉得可惜,就送给了一家穷人。这一天,村里突然飘出一股香味来,吸引着众人觅香寻去,才发现羊的下水不但能吃,而且可以做出美味来。从此,羊杂碎这道菜便在陕北诞生了。吃的人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大,最后成了一种贫富不嫌,男女皆喜的大众化地方名吃。  还有另一个传说,相传在元朝年间,成吉思汗西征西夏途中,在陕西榆林附近被敌军围困在荒山野岭处,粮草已尽,部队的供养陷入严重危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部队的后勤人员把原来屠宰的羊的头、蹄、肝肺等早已丢在山沟荒野的废物利用起来,把羊肝、羊心、羊肠、羊肺、羊肚儿等用水洗净,然后用刀剁成碎块,烩在一个大锅里放上盐。煮熟以后,因没有葱和调味品,有一个伙头军无意将野地里采来的野香菜洗净切碎放到锅里。因为不是葱,他受到了上司将官的责骂,但是等把这锅汤烩好,经军队里众将官、士卒品尝后,都称赞此汤的味道堪称一绝,比平日里吃的烧烤羊肉等佳肴还要好上几倍。在此之后,又过几年,成吉思汗所率领的军队最后终于攻下西夏国,取得了胜利。随着岁月流逝,部队中许多年迈的将士陆续复员、转业到地方,作工为农。回到民间的众将士把当初亲身、品尝过的羊杂汤的制作方法传给了民间。经过民间厨师多年来更进一步的整理、完善、加工,逐步形成了各地餐桌上极具民族风味特色的佳肴,流传至今。  烩羊杂碎在宁夏区内各地均有制作,以吴忠市的制作独特、历史悠久而素负盛名,故又称吴忠风味羊杂碎。1994年5月曾被评为“全国清真名牌风味食品”。羊杂碎吸引众人的不仅仅是美味的汤水,其营养价值更是新疆人喜爱羊杂碎的原因。仅仅说其中的羊心就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铁、烟酸、硒等营养元素;有补心益血的作用,而且一般人都可以食用,特别适宜心悸、失眠、气短、劳心膈痛的人。羊肝中含铁丰富,铁质是产生红血球必需的元素,一旦缺乏便会感觉疲倦,面色青白,适量进食可使皮肤红润,肝中富含维生素B2,又能促进新陈代谢,丰富的维生素A又能保护眼睛,防止得夜盲症。羊肺含有丰富蛋白质、铁、硒等营养元素,有补益肺气,利尿行水的作用。蹄筋中含在丰富的胶原蛋白质,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并且不含胆固醇,能增强细胞生理代谢,使皮肤更富有弹性和韧性,延缓皮肤的衰老;具有强筋壮骨之功效,对腰膝酸软、身体瘦弱者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有助于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减缓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速度。是保肾益阴,散热解毒,保健抗衰老的常用进补佳品。  香菜中含有许多挥发油,其特殊的香气就是挥发油散发出来的。它能祛除肉类的腥膻味,因此在一些菜肴中加些香菜,即能起到祛腥膻、增味道的独特功效。香菜提取液具有显着的发汗清热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机体发汗,透疹。另具和胃调中的功效,是因香菜辛香升散,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开胃醒脾的作用。

唐可(2014-11-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