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丝弦是湖南曲种湖南丝弦的重要分支,因在湖南丝弦中最为发达,影响最大,已然具有了独立曲种的地位。流传于湖南各地,演唱时用扬琴、琵琶、三弦、胡琴等丝弦乐器伴奏而称之为丝弦,还因用常德方言演唱,故称常德丝弦。
2006年5月20日,常德丝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常德丝弦音乐结构的完整,演唱方法的独特,表演形式的灵活自由,伴奏手法的丰富多彩,使之具有了独特的韵致与感人的魅力,因而历久不衰,深受人们喜爱。
常德丝弦的音乐与语言、旋律与调式调性等音乐诸因素都已自成体系,它的题材与体裁具有典型的说唱音乐的共性特色,更值得注意的、值得学习、值得研究的是:它的音乐结构完整、演唱方法独特、表演形式的灵活自由、伴奏手法的丰富多彩,是不少曲种所不能比拟的。这些因素,构成了常德丝弦的强烈的个性特色。
常德丝弦拥有一百多个传统曲目,大部分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其中以《宝玉哭灵》、《鲁智深醉打山门》、《双下山》、《王婆骂鸡》、《昭君出塞》等最为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涌现出《新事多》、《夸货郎》、《风雪探亲人》等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
常德丝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艺术价值较高。但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缺少专业表演团体,加上老一辈丝弦艺人相继辞世,已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