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名人——岭南画派三杰

家乡区县: 广州市番禺区

岭南画派是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熟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它是岭南文化最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
其特点:
1、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
2、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
3、博取诸家之长。
一、高剑父
 高剑父活动于辛亥革命的风雷之中,同样在绘画方面贯穿着他的革新思想。他既有深厚的传统基础,又从事东、西洋绘画的研究,开扩了眼界,在艺术上得到不少新的启示。 高剑父既擅长写意,也能画工笔。于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以至草虫禽兽,无所不能。他大胆融合了传统绘画多种技法,又借鉴了日本画、西洋画,重视透视和立体感、设色大胆等表现技法,并注重写生,从而创立了自己的新风格。
 高剑父的山水、气势磅礴,笔法有近似马远、夏圭一体的,横砍竖劈,干笔飞白,于秀逸中见刚劲。所作朝阳夕照,风雨晦冥,烟霞云雾之景,生动地再现了南国山川的秀丽多姿。作品多用水墨渲染,用笔泼辣,时作没骨法,除树石局部略用线条外,天色、水光和云雾都以水墨渲染,墨卷波涛,笔缩云烟,深浅远近,诗意盎然。作画很少用中国画线条,而是用色彩和水墨的渲染来表现形象和质感。
他的工笔人物、花鸟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所作水墨花鸟,放纵似徐渭。又以石恪、梁楷一体“减笔”画人物,着墨敷彩不多,寥寥数笔,生动传神。
二、高奇峰
 高奇峰,早年随高剑父习画时,间接师承了清末广东画家居廉、居巢的技法和画风。留日期间,接触到西方写生素描和透视等技法,眼界更为开阔。他从中西画学撷取所长,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其作品以翎毛、走兽、花卉最为擅长,尤擅画鹰、狮和虎,亦能山水、人物,用笔能粗能细,能工能写。其工者用笔细致入微,写者则水墨淋漓,笔力豪放。在艺术上写生最为突出,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画风工整而刚劲、真实而诗意昂然。
 高奇峰的山水画,雄健、俊美。这类雄壮的形象常与他伤时感世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形式和日本画法,在注重写生的同时又长于用色和水墨的渲染,具有用笔雄健、敷色湿润、形象生动的特点。所画月夜、冬雪等景物常有一种清丽秀润、晶莹光洁的意韵。他画翎毛走兽,或奔逸或细润,不拘成法,其风格在雄健与俊美之间,晚期作品多粗犷豪迈的写意之体。他的书法用笔跌宕,气味苍莽高古。高奇峰的代表作品有《海鹰》、《白马》、《雄狮》、《怒狮》、《虎啸》、《孤猿啼雪》、《山高水长》等。出版有《高奇峰先生遗画集》。
三、陈树人
 陈树人(1883-1948年)名韶,一名哲,又名政,以字行;别署猛进,号葭外渔子,晚号安定老人。广东番禺明经乡人,故居名为“息园”。 1905年初,孙中山先生从欧美转日本,道经香港。陈树人当时在香港主《广东日报》《有所谓报》笔政,偕陈少白、黄世仲等秘密登船谒见。中山先生告以拟在日本组织同盟会,树人即欣然表示要求入盟。是年八月二十日,孙中山在东京创建了中华革命同盟会。第二年初春,陈树人负笈东渡,自费留学日本,入京都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科学习。同时,作为同盟会盟员,他积极地参加了中山的民主革命运动。
 陈树人的作品极富中国传统气派,具有清逸婉约的独自的面貌。作画也多重写生,并且终生力行不懈。他所作的画,极富装饰风味。他追求一种疏淡清雅的情趣,偏爱含蓄的诗情美韵。他喜欢用极简练的笔法写生,用至简单的线条勾勒;而后据此进行挥写创作新图。

 

阿诗(2014-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