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甬道便是地宫的主体部分---前墓室、后墓室、左墓室 乾陵,右墓室。后墓室在四座墓室中,最为宏伟壮观,顶为圆形,绘有日月星辰,底呈正方形,四周绘有反映宫廷奢华生活的壁画,放置唐高宗和武则天尸体的两具玉棺居中并列。玉棺虽形状相似,但图案迥异,王棺旁置有石函和铁匣之类的陪葬品,里面盛放着玉玺古籍、琴棋书画、生活器皿、日常服饰之类牙。各种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
前墓室比后墓室稍小,也是方形弯顶石室,主要用来撂放祭祀用的礼器。位于前墓室两侧的左右墓室,比前后墓室均小。这四座墓室既自成一家,又各有门户,相互之间有甬道连接。象征着生前皇宫中的前殿、后殿和东宫、西宫。
如上的描绘,虽有一定的参考依据,但距乾陵地宫之真貌必然会有较大距离。当然,要窥矢。“庐山真面目”,还需“待到幽宫重启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那一天是不会很遥远的。
乾陵地宫是唐代社会生活尤其是宫廷生活的一部形象缩影,也是一座完整的艺术宝库。那么,地宫里究竟都有哪些奇珍异宝呢?
首先是盛放武则天和高宗尸体的棺椁。它既是精妙绝伦,举世无双的工艺品,又是价值连城,有很高科学研究价值的超级“防腐棺”。它很可能是用在唐代就享有盛名的和田美玉雕凿而成,或者是用采自深山中的千年楠木装镶而成。无论选用什么质料,它在结构上肯定有许多有利于尸体长久存放的特殊高招,外部不仅刻绘着内容丰富技艺高超的线刻画,还会不惜耗费巨资,用金丝银线、美玉宝珠装潢得金碧辉煌,光彩耀人。棺椁内武则天及高宗的衣冠鞋裙,以及口里含的宝珠、龙袍皇冠上的佩饰等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奇珍异宝。这些东西在选用时既要有利于尸体的长久存放,又要价值昂贵,以体现皇权的至尊至贵陪葬品.
第二部分内容是摆在棺椁两旁的日常生活用品、陪葬品等。包括武则天和高宗用过的玉玺、文房四宝以及衣物书籍等。单就武则天主持编写的多卷书籍来说,它无疑是我们更深入具体地了解大唐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宗教、艺术等情况的完整可靠的宝贵资料。估计唐代著名史学家吴兢所著的《武则天实录》一书也会在地宫内陪葬,这本书,必然会有助于揭开蒙在武则天这位神秘女性头上的面纱,使许多悬而未解的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墓室及各便房内的金、银、玉、陶、瓷质祭器和古币等也是陪葬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数量上尤其是质量上都将是惊人的。
第三部分内容是地宫内门楣上,棺椁上面的线刻画,四周墙上的镶嵌画和壁画,内容之丰富,技艺之高超都会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这么说:地宫内任何一件似乎微不足道的东西,都是不可多得的国宝。那么通往地宫的墓道口又在哪儿?这是上千年来世人及考古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对此史书从无只言片语的记载,陵地亦无任何明显或特有的标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