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对于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晋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工作,我市无论在粮食生产、加工还是销售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粮食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但是,晋城目前没有一个知名度高的粮食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进程。如何强力打造晋城粮食品牌,加快建立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加工、集约化经营的新型产业化格局,更好地推动晋城粮食产业转型跨越发展,成为我们新时期粮食人认真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基本情况
(一)粮食生产及消费情况。
我市粮食种植面积每年在300万亩左右;总产量为93万吨,其中:小麦22万吨、玉米58万吨、大豆8万吨、其它5万吨。每年粮食消费125万吨,其中:小麦29万吨、稻谷12万吨、玉米62万吨、大豆15万吨、其它7万吨。从以上数字不难看出,我市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但产消缺口较大,且品种结构极不合理,小麦对外依存度达25%,大米对外依存度达100%。
(二)粮食加工企业情况。
随着我市粮食产业的逐步发展,粮食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在全市培育了一批集收购、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粮食加工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日处理原料30吨及以上、具有QS生产许可证的的小麦加工企业28家、稻谷加工企业1家;初具规模的杂粮企业近10家。
(三)粮食品牌情况。
近年来,我市粮食加工小麦粉形成了特一粉、特二粉、自发粉系列,打造了“九康”、“吐月”、“拦车”、“金牌”、“山城雪”等多个面粉品牌,其中的“九康”牌面粉先后被山西省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面”称号,被晋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评定为“安全放心合格食品”,被山西省工商局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稻谷加工形成了普通米、优质米系列,打造了“嘉鑫”大米品牌。杂粮加工形成了绿色杂粮、无公害杂粮等系列,打造了“泽州黄”、“陵之喜”、“析城山”、“米康尔”、“古陵山”、“丰田”等多个杂粮品牌,其中,“析城山”产品被评为“质量信得过产品”和“顾客受欢迎产品”等荣誉称号,杂粮产品畅销北京、深圳、河南、太原等地。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粮食产业取得了相对较快的发展,当地的粮食品牌也相继涌入市场,但与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着诸多的现实问题。
(一)粮食加工企业“小而散”。
我市粮食加工企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多为小型企业。以小麦粉加工企业为例,我市日处理小麦80吨以上的企业仅有4家(山西九康食品有限公司、晋城市吐月面粉有限公司、晋城市金万福面粉有限公司、陵川县山城雪面粉食品有限公司)。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力、带动辐射力、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还没有真正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与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粮食产品“少而低”。
我市粮食加工企业初级产品多,产品较为单一,质量和档次不高,资源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率较低,附加值不高。晋城当地大多数加工企业主要以生产小麦粉为主,且生产的品种只有特一粉、特二粉、自发粉等品种。稻谷加工企业全市仅有1家,其生产能力较低且生产品种极少,市场占有率十分有限,完全不能满足我市居民的口粮消费。在近10家的杂粮生产企业中,生产的杂粮品种主要以小米、豆类产品占主导,而精深加工的杂粮产品甚少。可以说,这些产品仅停留在基础制作的水平,只处于加工不深不精不转化的状态,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低,技术工艺滞后,产品科技含量较低。
(三)粮食品牌“多而杂”。
我市粮食品牌除稻谷以外,市场上的小麦粉和杂粮品牌近十几个,如:“九康面粉”、“吐月面粉”、“金牌面粉”、“拦车面粉”、“析城山杂粮”、“古陵山杂粮”、“丰田杂粮”等,但是在这些品牌中没有一个响当当的知名粮食品牌充分占领晋城市场,对内竞争力不强,对外影响力较小。可以说,我市粮食品牌多而杂,每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较低,既不成气候也不利于宣传推广,处于相对“混乱”状态。
三、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我市的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这都为我市大力发展粮食产业,打造粮食品牌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资源优势。
晋城素有“山西生物资源宝库”之美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产品营养丰富。正常年景,粮食总产约93万吨(杂粮约15万吨),根据每年全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数据显示:全市粮食供需基本平衡。这为推进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打造晋城品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区位优势。
晋城作为山西省通往中原的门户城市,头枕太行,南临中原,地处山西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和中部崛起三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交通便捷、通信发达,已初步建成四通八达的物流通道。这为推进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推出晋城品牌提供了畅通的物流渠道。
(三)消费优势。
一是当地需求优势。目前,晋城总人口为229万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理念在逐步升级,居民对本土粮食品牌需求日益扩大。二是外围需求优势。我们目前正在积极筹建全国最大的杂粮交易中心,在项目考察期间了解到,全国各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饮食、平衡膳食理念逐步深入现代人的思维,杂粮产品“药食同源”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杂粮产品尤其是山西的优质小杂粮,在全国非杂粮产区,正逐渐由“节日消费”、“高端消费”转向“平民消费”和“日常消费”,国内国际贸易对杂粮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所考察的几大国家级粮食交易市场均对我们提出了非常迫切的杂粮产品的供货需求,仅苏州粮食交易中心,一年的需求量就在10万吨以上,杂粮市场潜力巨大。这些为推进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打造晋城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建议和对策
大力发展我市粮食产业,必须紧紧围绕“粮安工程”建设,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打响晋城粮食品牌,做好晋城粮食文章。我们将按照区域化布局,优势化配比,协调化发展的原则,将现有的小麦粉加工、大米加工和杂粮加工等粮食企业整合为“产量上规模、质量达标准、管理上台阶、产品专业化、品质优良化”的新型粮食企业集团,统一使用“太行”系列商标,精心打造小麦粉、大米、杂粮等“太行”系列的粮食品牌工程。
(一)整合企业,培育粮食加工龙头企业。
粮食产品要走产业化道路就必须创品牌,品牌打造更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针对我市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的实际,应在现有企业中精心挑选加工能力强的大企业,以其为中心成立集团公司,改良设备、改进技术。在企业整合过程中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有关惠农政策,为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充足资金,以保证企业稳健运行。同时,也要对规模较小的粮食加工企业进行逐步规范整合,将其并入集团公司统一管理、统一经营。
(二)整合品牌,提高晋城粮食知名度。
品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力,更是产品占领市场的一把“亮剑”。我们将以优势企业为依托,以优势产品为核心,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营销”,打造具有晋城特色的大品牌。一是着力打造“太行白” 面粉品牌;二是着力打造“太行鲜”大米品牌;三是着力打造“太行绿”杂粮品牌。目前,经过多方努力,“太行鲜”和“太行白”商标已成功注册。
(三)整合市场,促进晋城粮食品牌升值。
粮食品牌的建立关键要靠市场,我们将在原有市场的基础上依托将要建设的“太行国际杂粮交易中心”为平台,积极宣传我市粮食品牌,进一步拓宽和畅通我市粮食产品的销售渠道,以先进的理念和模式提供批发交易、展示直销、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信息发布等全方位服务,有望形成在北京等大城市有直销窗口,晋城当地有物流中心,各地市有大型批发交易市场的营销格局。真正使我市粮食品牌产品不断提升晋城品味,力争对内走得稳,对外走得远,加快促进我市粮食品牌日益升值。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sky_q_1234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01225660.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