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 - 文明起源
洛宁古称崤地,是中国古代沟通东(洛阳)西(西安)两京的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设崤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称永宁,民国二年(公元1912年)更名洛宁至今。洛宁是中华民族最早活动的区域和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5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聚居。标志中华文化渊源的“洛书”出自洛宁县的长水村,现有汉魏时期和清雍正二年“洛出书处”石碑两通;传说黄帝史官仓颉在洛宁兴华乡阳峪河东造字,开中华文字书写先河,当地存有“仓颉造字台”遗址;《诗经》中有16首诗歌记述了先民们在洛河两岸生产生活的情景。洛宁是革命老区,有悠久的革命传统,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马列主义就在洛宁传播。
洛宁县 - 地理气候
(图)地理
地理图册
洛宁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地处洛河中游,东经111°8’---111°50’,北纬34°5’---34°38之间,最低海拔为2103米,年平均气温13.7℃,日照2217.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16天,年降水量600---800毫米。洛宁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地处寺河山南麓(阳坡)的苹果以个大、色鲜、味美、可溶性固型物含量高等特点,在省内外享有盛誉。自1986年以来,在国家农业部、省、市召开的优质水果鉴评会上屡屡夺魁,共获得45项次优质水果奖。洛宁县已被确定为“国家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种植面积现已达到52.7万亩,属中原苹果第一县,98年“上戈牌”苹果已获绿色食品证书,每年有7000万公斤的洛宁苹果畅销沿海城市及全国各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