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位于今陕西省武功县段家湾倒虹带。
是昔日成国渠、漆水、湋水三水交汇地带,是古代关中地区重要的水利枢纽。随着漆渭漕运功能的下降,今废之。史载汉建元六年(前135年),
当时,“百万劳役筑茂陵”的工程开工不到五年,朝廷为了让西北和西南的筑陵材料能够借用船只顺利通过渭水,安全运抵长宁贮料场,在不惜花费巨资的情况下,打通了长宁经邰封里,到漆水河边的陆路道路。又根据漆水南流注入渭河的实际,动用大批人力在漆水河以西,开挖了一条东西长约六公里,渠宽槽深的人工河流与渭河对接,从而将滔滔渭水引入漆河。并在漆水河以南的险要地段,巧妙地栽木桩、筑大坝,使峡谷形成了潋滟近百顷宽广的水面,解决了货船因渭河水急浪大,无法靠岸的问题。那时人们就给这能停船卸货的地方就叫做三江口。
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在武功县境湋水与漆水河交汇的三江口建“六门堰”,用以节水,调控水量。地情网
唐咸亨三年(672)开升源渠,引千水上凤翔原、宝鸡周原东流,经岐山、扶风至武功六门堰与成国渠汇流,过漆水河后升原渠在成国渠以南东流,经兴平县城南,于咸阳入渭。此渠在六门堰以西为新开灌区,以东为成国渠灌区。
明成化二十年(1484),由陕西参政谢绶督工修建。自宝鸡县阎家营作堰开通济渠,引渭水东流,经岐山、眉县、扶风至武功三江口,东西长210里,灌溉农田1160顷。此渠是恢复成国渠漆水河西渠段的一次整修改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