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教授、著名书法家——冯斌(一)

家乡区县: 晋城市 城区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史性的嬗变。

冯斌:书法是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的艺术是瑰宝。它的理论很深,是无穷无尽的。我涉足这里边做了一点点工作,但是这种追求永远没有一个头,我永远在追求着……

冯斌,字赛冰。泽州县李寨人,六岁开始练字,从汉隶入手,上攻石鼓金甲文,下攻唐楷等。80年代到当时书法界最高学府——江苏无锡书法艺术专科学校深造。他的作品百余次参加国内外大展赛,获首届中日现代书画大赛一等奖,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特等奖,中华炎黄书画艺术大展最佳奖,新加坡中国精品书画创作赛特等奖等。作品、传略入编《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当代书画名家题签艺术大典》、《国际文化交流作品集》等。

冯斌:书法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的业余时间大部分都投入到这里,这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人的追求。

冯斌爱好书法,学习书法。他曾先后在北京举办了五次个人书法展。上千幅作品流传日、韩、新、菲、港、台和全国各地,被国内外数十家博艺馆珍藏,并被韩国汉城碑林园、浙江雁荡山、辽宁凤凰山等碑林刻碑勒石。

他被授予“当代杰出炎黄书画家”、“当代华人书画艺术家”,“世界书画艺术名人”和“世界名人”等荣誉称号。但是光环的背后,冯斌也曾品尝着酸甜苦辣。

冯斌:1969年,国防科委在全国请了460个能写会画的,搞个展览会。我是460个人之一,头一天去那,人家的总指挥说你能干什么?我说我能写字,我认为我水平很高了,能写仿宋体,就是报纸上的大标题,8个人一组,每个人都要考试的,每人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对三角板,“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就写这几个字,卡着秒表,我是最后一个交的,我还没写一半人家就交卷了,总指挥看不上我的字。我自己跟人家一比,也觉得自己差,可我觉得在本单位我已经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了。毕竟这是全国请的,都是高手,这一组比赛我失败了。后来那总指挥又问我会干什么?我说还是仿宋体,用毛笔一笔写成,写1.5公分宽,2.5公分高的字,一笔写成,还是8个人,我第一个写完,第一个写得最好,才得到人家的赞赏,以后解说词都由我来写了,那大标题我就写不了了,所以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高,这个给我的教训很大。

“天将降天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接受了那次教训,当时三十岁的冯斌更加成熟起来。“数千年书法艺术的伟大生命力,其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智慧,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根植于中华民族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植于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沃土,”今天的冯斌这样总结。

潜心砥砺六十余年,冯斌练就了深厚的笔墨功力,书法融汇狂草、篆、隶、行笔意,形成豪放洒脱、豁然大度、清奇多变、个性强烈的艺术风格。“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这样的作品便具有了观之有味、思之有余的魅力。

“厚德载物”四个字,笔力强健,血肉丰美、骨气洞达,笔底千钧、力透纸背,强烈的美感跃然眼帘。

而这一个“梦”字,以中和美的递进过程,由秀媚、刚健递进合而为遒丽,形无定体,笔无定画,给人一种意悠未尽的感觉。

了解冯斌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书法界名家,殊不知,退休之前,他还是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一位知名教授。

秦雅娟(2014-11-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