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里走出来的企业家

家乡区县: 西华县

面对市场,企业家可以缺钱,但唯一不能缺的是思维。”这是记者在采访周口市豫康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本会时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提起卢本会,提到他三次创建种鸡场的坎坷经历,乡亲们、厂内员工及各届领导都会竖起大拇指:“卢总是个有头脑的实干家,他可是从黄土地上走出的企业家!”短短的字里行间透出的不仅是大家对他的敬佩与信任,也是对他近些年企业发展的充分肯定。

励志走出非凡路

今年41岁的卢本会,出生于周口市太康县五里口乡一个贫困家庭,1988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当看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四季辛勤耕耘却仍摆脱不了贫困时,他毅然背井离乡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几经周折,他来到郑州,在这座城市他的人生由此发生了质的改变,也就是在那时,他的脑海里萌生出要创建能领带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养殖企业。

1991年,卢本会迈出计划目标的第一步。他聘请三四个人创建了一个小型养鸡场。1994年,在乡党委、乡政府和众亲友的大力支持下,他筹资30余万元创办起一所种鸡场,并购进了先进的孵化设备。短短几年间,养鸡场效益连年递增,由此卢本会的美名在四邻八乡传开了,人们称他为“从黄土地上走出的企业家”。

灾难面前寻“商”机

“人要成功只有经过挫折的磨炼才行。”谈起他的创业之路卢本会感慨万千。1998年底,肉鸡市场大跌,当时的鸡苗每只0.5元也无人问津,而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鸡苗被活活埋掉。他心痛不已但坚定的信念使他没有放弃。1999年,他创办起第二个种鸡场——周口市豫康禽业有限公司,肉种鸡存栏由开始的1万套发展到3万套。然而正当企业发展走上正规之时,2003年的非典疫情和2004年的禽流感疫情再次给他的种鸡场带来灾难,当时公司每月净赔30余万元。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磨掉他的意志,卢本会迎难而进,2005年他再度筹措资金300多万元创建了第三个种鸡场。这一次,他将公司肉种鸡存栏规模扩大到12万套,年向社会提供肉雏鸡1000万多只。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他的公司肉雏鸡实现盈利500万元。在谈到当年时卢本会坦然而自信地告诉记者:“虽然当时种鸡场再次遭受近300万元的损失,但我深知这也是我创造财富的有利商机。”

“独特放养模式”带富养殖户

如今在太康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豫康禽业有限公司成为一个集种鸡饲养、鸡苗孵化、饲料加工于一体的高效益农业产业化企业,并一跃成为当地屈指可数的知名主流企业之一。为了给养殖户提供一个省事、省力、更省心的赚钱平台,卢本会又推出了一套“独特合同肉鸡放养模式”,带动了600多家养殖户饲养肉鸡,为养殖户增加收入达3000多万元。他的企业先后被周口市政府授予:“周口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个人也先后获得“太康县养殖状元”、“周口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谈到公司未来发展时,卢总谦逊地告诉记者:“我会用3~5年时间,把公司打造成为一个高标准的肉鸡食品产业链,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放心的绿色肉鸡食品。目前,一座高标准饲料加工厂和一座孵化场正在筹建中,预计在2015年全部正常运营,年产值将突破3亿元,将为养殖户增加70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

古 愚(2014-11-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