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广场
黄帝故里景区门前广场原名轩辕广场,由于地处老城区,形状不方不圆,道路斜穿而过。2008年根据专家建议,将轩辕广场更名为中华姓氏广场,面积由原来的7千平方米扩建成1.5万平方米的方形广场,将景区内鼎坛移至百家姓广场,放至广场靠南三分之一处,鼎坛高9米,底座为35米×35米,坛面为21米×21米,共分三层15层台阶,鼎坛周围广场地板上刻满中华4600多个姓氏,并有抽象的祥云纹路散布广场之中,意喻“踩祥云之上,观百家姓,唱和谐歌,畅想民族腾飞之未来”。这一亚洲最大的姓氏广场将成为群众拜祖的主要场所。大典时,百家姓方阵群众将身着姓氏标志的服装参拜祖先。位于广场中心的中华第一鼎——黄帝宝鼎高6.99米,鼎口直径4.7米,腹深2.8米,耳高1.5米,足高2.8米,重24吨,鼎足为熊足,取意轩辕黄帝系有熊氏;鼎腹饰九龙,首顶艳阳火球,口倾水纹,祈风调雨顺,象征祖国统一安定。造型庄严、凝重、大气,被誉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
中华姓氏广场周围种植了活化石的水杉,共计960棵,正好象征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俗话说:万姓同根,根在人祖。中华民族就象是一棵棵的大树,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就象是树的春华秋实,所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请不要忘了你是树的哪根哪枝那条哪叶,这也正是我们修建这中华姓氏广场的原因。
在“2009全国特色文化广场颁奖大会”暨“第三届全国广场文化论坛”上,以展现中华姓氏悠久历史的新郑中华姓氏广场被授予“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荣誉称号。
轩辕故里祠前区
轩辕故里祠前区,由南向北依次为汉代石阙、日晷、指南车、四柱石坊
、轩辕桥与姬水河、“轩辕黄帝之碑”。汉代石阙为蜂腰型子母阙,母阙为重楼,上楼为重楼,高16米,阙两楼间距18米。
日晷置于轩辕故里祠前区左侧绿化带中,为中国传统的标准赤道平面式造型,可在拜祖大典时确定开始时刻。
指南车置于轩辕故里祠前区右侧绿化带中,与日晷对称。
四柱石坊,为汉代青石牌坊。
轩辕桥下姬水可潺潺横流,“轩辕黄帝之碑”立于其右。
轩辕故里祠
轩辕故里祠是整个黄帝故里景区中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汉代建祠,明清
修葺,有正殿、东西配殿和祠前庭,2000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殿五间,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金身塑像,上面人文初祖的扁额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的题词,殿内四周的壁画生动形象的展现了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东西配殿各三间,东配殿塑黄帝元妃嫘祖——“先蚕娘”像;西配殿塑黄帝次妃嫫姆——“先织娘”像。
祠前庭三间,以图照展示新郑的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时期文物。祠庭院内,树“林则徐拜祖碑”和世界客属总会拜祖碑等。
拜祖广场
拜祖广场(原为黄帝宝鼎坛区),中间由南向北为一条36米宽,深红色
花岗岩石通道,至黄帝像。地面铺30米×30米“五色土”图案,其五色分布中为黄色以应黄帝,东为青色以应青帝,西为白色以应白帝,南为赤色以应赤帝,北为黑色以应黑帝。拜祖广场东西两侧仍为楹联长廊。
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
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设中华圣火台、拜祖台、颂歌台、黄帝像、中华始祖坊、黄帝纪念馆等。
中华圣火台位于拜祖区北,台高2007毫米,取2007年丁亥年拜祖日,地面周长5004毫米,取意黄帝甲子纪年5004年。圣火台创意为“钻木取火”,文明之光。
拜祖台位于黄帝像前,台东西长27米,南北宽20米,台前设90厘米高汉白玉栏杆。
颂歌台位于拜祖台左右两侧,每侧各长20米,五级青石面层,每侧可立250名颂歌者。颂歌台两侧置黄龙。
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塑像于2005年4月10日落成。这尊汉白玉塑像为黄帝手执宝剑的正面坐像。像高5.19米,以示“九五之尊”。像前基座正面刻字“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像”,基座面以黑色花岗岩板镶砌,其余三面为汉画石刻,每面左上角刻四方图案,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皆头南尾北,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皆头西尾东。四方图案的对角设星宿图。东南西北各置四方七宿和镌刻黄帝故事。
中华始祖坊实为黄帝像背景板,供举行拜祖大典时中央电视台现场拍摄使用,用来遮挡轩辕丘后面左右两侧的居民房屋建筑,为临时性建筑。此坊共九孔,中间高,两边低,正面镌刻所谓黄帝八大功绩,即初定甲子,历算星象;律吕恒音,教民歧黄;踪迹六书,文典辉映;创制指南,舟车四方;五谷丰登,蚕桑美裳;修德振兵,肇造华章;宇内一统,铸鼎开疆;设官司职,政体滥觞。石坊之后为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
轩辕丘区“圣”:轩辕丘高19米,长100米,丘内建有中华第一宫——轩辕宫,为地穴覆土式建筑,寓意黄帝出生地。黄帝文化艺术苑区“趣”:有丰富多彩的黄帝文化艺术展示。
我的能力秀首页http://wm23.cn/yueyujing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