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叙说:乘着故事的翅膀

家乡区县: 韶关市南雄市

个饶有兴味的故事吸引眼球,每个故事都颇有寓意,聚焦指向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命题——孝道。读粤北作家四维(罗勇新)的新著《孝的感悟》(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我如同进入孝文化的学堂,领教着丰富而生动的孝道揭示,获得一种传统文化因素的熏陶。

一、可挖掘的孝文化富矿与不可忽视的写作处理

四维在新著里竭力传达他在当下生活里对孝道的深刻感悟,所论涉及孝文化的方方面面,几乎是一部关于孝文化知识的小百科全书,一部当代的“新孝经”。作品见出作者创作态度严谨,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颇深,人文社会知识丰富,生活积淀厚实,文化素养丰足,写作激情旺盛。他努力挖掘一座孝文化的富矿。

全书“劝孝”的主题鲜明突出。第一辑“孝之浅议”,是全书精华与重心所在,作者几近构筑了自己的“孝学”体系,详细论说了孝的概念与丰富的外延,孝的因子、与孝有关的各种道德范畴,孝的功能与意义。我不一定都同意作者的观点,但欣赏他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领悟与开掘,用心良苦,他梳理了孝文化,并将其融入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发现孝文化的新意义新作用。

如何处理自己个性的领悟与力图影响社会动机的契合,作者有这样的做法:1、将孝文化置于现代生活的大背景下认知。2、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孝文化。3、在有关政策法规的框架里重新诠释孝文化。4、联系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人类学、家政学、公共关系学、历史学等领域来分析认识孝文化。

令人注意的是,随着社会文明与执政水平的提高,官员写作现象方兴未艾,官员写作难免职务写作之色彩,而作为官员身份的四维的写作处理是富有示范意义的,在讲原则将责任的同时,他远离党八股的官话大话套话,力戒居高临下的生硬说教。他用真性情入墨,叙说如邻家大叔口吻,论说如亲朋好友侃山,内容上确实接近生活实际,情感真挚,语言风格明朗朴实。不少篇什,作者揭露某些社会弊端乱象,一样义愤填膺,入木三分。

若说不足,思想内容方面,我个人认为作者对“孝”的功能作用论述过宽过泛(泛孝论),某些结论(如认为行孝可根治社会问题)恐有极端之嫌,某些篇什的认知论说(如对“父母官”的崇仰)倘待反思超越。结构上,第二辑与第三辑总的看,与“孝”的说明有些牵强。

二、可复制的故事与不可复制的领悟

故事具有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交流优势,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如通过故事来传经布道,即是许多宗教宣传的常见手段。考门夫人感悟基督教义的《荒漠甘泉》和佛教的《百寓经》,就是家喻户晓的传世佳作。作家也是深谙此理,借重叙事的魅力,注重用故事来寓言。如何让孝文化乘着故事的翅膀飞翔?他的做法是:1、借用了许多家喻户晓熟悉的老故事,从中发掘领悟关于孝道的真谛。2、假托一些生动新颖的新故事,在叙说中引向关于孝道的认识与理解。3、所选故事多见叙说充分、材料典型,举一反三,富于说服与雄辩的力度。4、有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本土本乡和叙说者身上身旁的故事,推己及人,具体真实,富于可信度。5、善用故事,故事善言,以故事与大众读者做会心的交流。当然,难能可贵的是与故事俱来的作者个性的领悟。

如果说第一辑多用杂文、随笔、寓言的手法,第二辑“孝之絮语”与第三辑“孝之低吟”的文学色彩则更为绚丽,那些散文、小品、纪实报告以及诗词等,坦露着作者更真实细腻的心理与视角,体现作者善于表现擅长结构的文学才华,展开了我本人更感兴趣的充满生机的本土民俗风情画。写得最好的是那些有关人情人性人伦的内容,留下温馨的记忆。它们具有别样的文学认知审美价值。

若再挑剔,书中一些材料有时重复使用过多,语言叙说上倘可更为精练。

我很欣赏作者的写作“井喷”力量,30万字的书卷基本上是在2009年业余写就。须知一年的笔耕收获,来自作者半辈子的认真探索和辛勤思考,遂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一份认知,为大众提供一部孝文化的普及读本。以仁笔义墨劝孝劝善,功德无量。

王自强(2014-11-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