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一群正处在“精神青春期”的年轻人自发组织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与北京青年黄河漂流队、安徽马鞍山黄河漂流探险考察队协作共进,成功首漂黄河,被誉为“人类漂流史上前无古人的一次壮举”:这是中国人首次用无动力工具完成的对黄河的全程漂流探险,漂流队一寸不落漂完了黄河全程,填补了世界探险史的空白。漂流过程中,7名勇士壮烈牺牲,其中4位是河南人,但黄漂与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并称为当时中华民族的两支精神催化剂。
黄河源头 首次亲吻
黄河的两个源头——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分别发源于雅合拉达合泽山和各次各雅山,相距21公里。这一带海拔在4800米以上,气候恶劣,缺氧量达40%,这是征服黄河的第一道难关。30日清晨,队长雷建生、郎保洛各率一支分队由麻多乡冲击源头,晚上9时,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郎保洛率领的分队抵达约古宗列曲源头。队员们把一块钢制的碑竖在雅合拉达合泽山上,全体队员在碑前合影,并发射了三颗信号弹。队员们宣誓:“不达入海口,誓不罢休!“
两个源头 首创记录
4月30日和5月12日,两支分队分别到达了黄河两个源头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从源头下漂。在先后抵达两源汇合处后,13名队员驾着三只大船、两只小船,穿过了风急浪高的扎陵湖和巨冰漂浮的鄂陵湖。在严酷的气候条件下,队员们遇浅滩就下水推船,遇冰原就上冰拉船,不少队员多次陷入冰洞遇险。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全体安全穿过这段航程,首创一寸不落漂完包括双源地内的两个黄河源头的记录。
经过20多天的艰苦拼搏,河南队终于冲出了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河源地区。5月24日全队到达玛多县城,从而取得了第一阶段漂流的成功。在玛多县进行了一天的休整后,队员于26日清晨继续下漂。
刚开始几天,漂流条件不太恶劣,3支队伍几乎是齐头并进。但到了青海省玛沁县附近的拉加峡,形势顿时严峻起来。在黄河此段约10公里的河道上,几乎全是落差巨大的瀑布状峡谷,没有任何动力设施和先进救援设施的探险队员们,只能全靠勇气和划桨技术硬闯。他们必须从落差达数十米的黄河瀑布上,顺急流像抛物线一样落下,一不留神就会粉身碎骨,而且200公里范围内无法救援。
至此,3支探险队在异常恶劣的漂流环境下,终于抱成一团。当时河南队在技术和经验上较胜一筹,因为河南队的雷建生等人成功在长江漂流过。
壶口瀑布,与命运抗争
壶口瀑布位于600公里长的晋陕峡谷下段,这里被认为是黄河漂流中最大的险关。9月2日和8日,安徽队和北京队先后乘密封船安全漂过壶口瀑布,而河南队则决定用普通敞开式橡皮船突破这一天险。11日中午,队员登上橡皮船,从瀑布上游约500米处开始下漂。他们沿着壶口西部一股侧流接近瀑布,顺流而下,跌入深谷,在接近壶底时,橡皮船翻扣下去,李朝革紧抓船绳冒出水面,纵身跃上船底,看到朱磊还闷在船舱,伸出手去一把抓住朱磊拽上了船底,在巨浪中继续下漂。在壶底的1000多米漂程中,橡皮船又翻了两次,两位队员迅速从容地爬到船上,向两岸欢呼的上千名观众挥手致意。
在两岸群众的注视下,李朝革在晃晃悠悠的船底上,猛然做了一个倒立。这个倒立在人们惊喜的泪水中被形容为“与命运抗争的一个倒立”。从此,每逢黄漂队集会,总会听到有人笑着说:“哎哟,我那个哥们儿哟,居然在翻船上拿了个大顶……“
此次黄河漂流到当年9月25日胜利结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