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得名于汉水。汉中的历史就如同汉水一般,从云雾缭绕的远处、高处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流过汉中的高山与平原,也流过上千年的漫长岁月。
早在烽火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汉中就是秦、楚两国相争之地。秦惠文王时,秦国战胜楚国,"取地六百余里,置汉中郡"。"汉中"这个名字被首次载入史册。那时侯,汉中被看作是西南的蛮荒之地,秦国的罪人往往被流放到汉中去。
刘邦被西楚霸王封到汉中去做王,心里面一百个不乐意。让他流连忘返的是关中富丽堂皇的秦宫,数不胜数的珠宝、美女。萧何就安慰他,说汉中那地方好的很," 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意思是说别的先不说,汉中这名字就很不错。天汉,就是银河。在古人看来,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汉水是相对应的。刘邦进入汉中后,养精蓄锐、操练士兵,拜韩信为大将,很快转守为攻、北定三秦,接着对项羽穷追猛打,最终夺了江山,建立西汉王朝,做了高祖皇帝。为了纪念他的发迹之地汉中,刘邦将国号定为"汉"。由此,汉中也成为泱泱大族汉民族称谓的源头。
再以后,东汉末年张鲁占据汉中,与东汉朝廷分庭抗礼25年,直至曹操征降张鲁。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得西川,进而兵发汉中,战胜曹操后夺取汉中。汉中又归了蜀国。刘备死后,诸葛亮屯兵汉中,讲兵习武,并以汉中为后方五次北伐曹魏,直至病死五丈原、身葬定军山。魏国最终灭了蜀国,也就夺取了汉中。
三国之后的汉中,相对要平静许多,有时甚至平静如水;不单不再战火纷飞,还一度是唐德宗内乱时的避难所。曾经是块你来我往、粉墨登场、如此热闹的大舞台,似乎大幕早早就落下了,突然变得叫观众无所适从的冷清。
历史有片段,有高潮,有邂逅,有别离,但生活却远远没有结束,只要太阳下的汉水还在潺潺而流。孔夫子曾对着不停歇的河水感慨地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的脚步匆匆,流转其间的都是无数普通人的生活:柴米油盐、磕磕绊绊、朝九晚五,平淡的象一汪水,也尝尽了水的滋味。哪一天离的了水呢?更何况水性好的,不妨在夏日的汉江边憋足了劲,一口气泅到对岸去;至于江岸边的垂钓者,安安稳稳地坐着,时常有些"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味道,时间久了,就融到一副水墨画里头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