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民间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市文联各协会、研究会精品荟萃、成果喜人。
他们的文字,或许只是用来记录平凡的生活;他们的曲艺,或许只是用来展现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的镜头,或许只是用来定格简单的微笑……然而,他们的创作,反映的是桐乡的无限魅力,表现的是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有的甚至登上了全国的舞台——
桐乡是蚕桑之乡、丝绸之府,历史悠久的蚕桑生产历史孕育了反映蚕农生产、生活及风尚习俗的各种蚕歌。徐春雷说,他最早接触和搜集蚕歌要追溯到1964年,当时他刚好从事桐乡民间文学的普查搜集工作,因为自己非常喜爱蚕歌,所以便有心留意村民在劳动时的吟唱,并一一记录下来。“第一首就是在陈家村记录的4行蚕歌《望山头》。我恰巧听到有农户在喂蚕时吟唱,十分惊喜,连忙用纸笔记了下来。”徐春雷说,起初蚕歌的搜集较为零散,数量也相对较少。直至2005年进行蚕歌普查时,搜集整理的蚕歌达到了四五十首,对蚕歌的数量和内容作了重要补充。
为了给“桐乡蚕歌”申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供重要材料,2008年,徐春雷重新整理了多年来手抄记录的蚕歌,并再次深入农村走访核对。“蚕歌往往是用桐乡方言‘唱’的,里面涉及的许多蚕文化、蚕桑习俗需要逐一考证。”徐春雷例举了长篇蚕歌《马鸣王化龙蚕》,从1987年开始到出书之前,他走访了屠甸、乌镇等地一字一句进行注解,让读者在读懂蚕歌的同时能感受到浓厚的桐乡蚕文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