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依山面海的古炮台,平平安安地屹立在长沙海口。一个接一个的火炮口张开着。一道高墙把炮台与兵营围成一个几何感很强的椭圆形。那耸立在山坡至高处的了望哨所,似乎失去印象中的庄严威武了。潮水没有暗绿色,看不见帆影,也看不见传说中“溪流带雨晚来急”的奇观。也许我来早了。海面上时而掠过几道红色光条,象卡拉0K歌舞厅的闪光,在海面上颤抖着,变幻着颜色,给这个宁静的古炮台,平添如许恍恍惚惚的迷茫。
倘若没有思念,我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来到这里的。眼前这座被人看作残垣断壁的古炮台,以其顽强抗争而幸存。纵然风吹雨打,潮涨潮落,沧海桑田,但却傲然耸屿,无声无息地安身于一隅之地,想必告诉人们那个遥远年代并非寻常的记忆。我不由得向着高墙正下面的通道口走去。
这座炮台有七个通道口,可通七个炮位。我来到一个通道口,里面是一塌糊涂。果皮,糖纸,鸡汁伊面还有酒瓶尖利的碎片,应有尽有,铺满地面。我的心紧缩一下,脚上不时被水花喷湿,心里便又加上了一层提防。路上不算很陡,我赶忙加快步伐拾级而上,登上垛口甬道,但见偌大一片海域,海涛稀稀拉拉,朦胧间透着一股寒意。
长沙炮台建于公元1804年,距今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但在我的心目中,这里的一切却永远是那么新鲜。我每次从这里经过,总实实在在地感觉到是在读着一部历史的大书。这书是没有年代的。
我是很想看一看这座炮台发怒的时候的。当那沉重的土炮,架上炮位,那从火炮口喷射出去的东西,也许没有颜色,只有重量;没有目标,只有迷茫;没有一气呵成,只有断断续续;但那是坚强,是意志,是力量,是民魂,是民间流传不尽的故事。
这座炮台不是很高。东墙大门顶上面额刻“镇海”二字,古朴苍劲,仿佛是在向行人说明此地威镇长沙海口,乃海防军事之要冲。从这个大门进进出出的行人的脚步声车轮声笑声哭声歌声,是这座炮台生命之声在南中国海边的回响。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这种感受会令人心里跳实许多。
夜来了,也起了风,潮水涨得很急,远处依稀可见一道道白绳子滚动而来。长沙湾在颤栗着,或许真有“霏霏尽作老龙吟”之景观。我已经真真正正感知到自然的伟力和轰轰烈烈的历史。我分明看到了骄傲,看到东方人的勇气,看到炮台的辉煌。但是我什么也没有看见,更无法用文字,描述这一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