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白云黄鹤……一本奏折,一道圣旨,南中国海岸的汕尾西隅,陡然耸立起一座雄奇的海防要塞——坎下城。那一面面扫云卷雾的旌旗,那一排排啃天吞月的城垛,那一座座威武昂扬的炮台,气壮山河,摄敌震寇!在威严的气势之中,又展现出别一番景角……美丽的花园,姹紫嫣红,古树奇石,莲池塔影,交辉相映。美得就象一首诗,一幅画……
历史的烟云,飘逝而去。在今天坎下城旧址的密密浓浓的榕荫里,一位风度儒雅、身影矫健的老年学者注憩片刻,拭拭汗珠,擦擦镜片,平静了一会刚才怀古的思绪,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这位老学者便是应邀前来考察的北京大学教授陈传康先生,他是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中国旅游协会开发专业委员会主任。此次,他考察了坎下城遗址,对其将要进行的修复开发,提出了建议和设想,满腔热情,直欲重振古城雄风。
坎下城始建于明崇祯九年,与碣石城、捷胜城、平海城同一海岸线上的边关要塞,它雄视港湾,扼住航道要冲,抵住了外侮侵略。古代这座雄关,不但有着重要军事意义,而且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可是由于几经沧桑,现今幸存的遗迹,除了较为完整的城垣,东西南北之外,还有城隍庙、关帝庙及大批的石碑、石刻、石狮、石鼓、古门匾和炮台、古井、莲池等文物。而昔日壁画满廊的孔庙、德邻书院、青灯黄卷,早已灰飞烟灭。有的经反动统治阶级的肆意糟踏、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人间沧桑浩劫,竞变成了废墟。
日寇侵华,占领汕尾的那段黑云压城的日子,坎下城更被蹂躏得不成样子。本已风雨飘摇的德邻书院旧屋,被日本鬼子拆毁,木料、砖石运去垒炮楼,筑碉堡。古塔、六角亭在炮火中焚毁……怒发冲冠的帝君——关羽,横眉怒目,急得满脸通红。无奈那柄“过五关、斩六将”的青龙偃月刀,是木雕泥塑的。然而,关帝群庙门前的两只石狮子,对日本鬼子的侵凌,仿佛无比愤怒,睚眦欲裂,似要扑将过去。
恼怒的鬼子把目光投向石狮子,不由内心颤栗。越看越觉得那对石狮子虎视眈眈,充满敌意。他们暗自镇定了一下,袖子一撸,上前要掏出狮子口里石珠。但任凭鬼子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石狮子始终威武不屈。鬼子们光火了,举起铁锤一阵狂砸,才从狮口里掏出一颗石珠。狮嘴破损残缺了,但怒目依然环睁……至今那对石狮还在,聆着耳朵倾听老人在榕树下说那过去的故事。
如今,新的故事刚刚开头。这便是对坎下城的修复开发。又是在榕树下,陈传康教授对修复工程提出精辟的建议:在“南门广场”设一巨型“日晷”,使其具有“地方时”的报时性能;还修复“城内古塔”,建成可登高七级的中式古塔,以壮景观,并可鸟瞰汕尾全城景色。另改香洲中学为“德邻中学”,以继文化传统;建“千总兵府”展示古海防雄风。
坎下城,你昔日巍然崛起,伟岸的身躯挡住了外侮的飓风惊涛,虽付劫尽,雄风犹存。如今你又要奋身而行,千丛红花铺大道,万杆翠竹护城垣,重铸辉煌指日可待。看着你躺在云天芳草之中的躯廊,一队队红领巾走上你胸前,凭吊古炮台,极目海天,缅怀历史,仿佛看到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不屈的雄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