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周公庙

家乡区县: 宝鸡市渭滨区

陕西岐山县周公庙

简介   周公庙,距今已1380多年。庙区现存古建筑30余座,占地约7公顷,整体建筑对称布局,殿宇雄伟,亭阁玲珑。庙内现存碑与石刻众多,并有汉、唐、宋、元、明古木多株。 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他生于岐邑,死于丰都(今西安市西),曾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是周王朝的开国勋臣。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少不更事,由周公摄政。在此期间,周公率军 东征,平定了管蔡之乱,稳定了周初政局。同时,他还制订礼乐,建立朝纲制度,为巩固新兴的周王朝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还制定的一套君臣、父子、夫妇、上下、尊卑、贵贱等典章制度和礼节法规,为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奠定了牢固基础。这对健全国家机构、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繁荣,起到天下大治的作用,是法家的创始人。 [1]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直为人们所乐道,周公不愧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2景观设施

  周公庙殿宇布局,点群结合,错落有致,建造雄伟壮观,各具特色。在诸殿中,周公殿居前,姜姬祠居中,后稷祠居后,当地群众把这种布局总结为“姜姬背子抱孙”。

  庙内的玄武洞,为石洞。洞虽不大,却有石山隆起的脊梁,山上沟壑分明,并非人工雕凿可至、山顶接连洞顶,如蓝天将一座猛长的山峦小心地裹起来。洞内的玄武真君像端坐在半山腰,为白色玉石雕成,相传出于唐代艺人之手。雕像十分威武,披发、赤足、戎装,脚踩龟蛇,手持宝剑,充分表现了玄武真君惩治邪恶的英雄气概。

  玄武真君像,全身光滑似陶瓷,当地人叫它“玉石爷”。相传,玄武佛僧法力无穷,能治百病,后成仙出走,指石为玉。并修书曰:某位疾,摸某位即愈。于是,后人有病者摸同位处以求病愈。时间长了,凸起的脑门和鼻梁便先凹了下去,玉石玄武的身体便摸得光滑了。每逢农历三月中旬古庙会,人山人海,仅摸佛像的人就站成长长的一行队。 绕周公正殿,太公姜尚、后稷等殿沿坡而上,相互连接。殿内历史与神话交融,有二郎杨戬、哪咤、仙童,各路神仙,从《封神演义》中起程,落在今人之手重新绘制的壁画上,或者变成雕塑,手持神器,威风凛凛。这历史的神话,使人们本来清醒的头脑,此时此刻也幽幽瞑瞑一心一意地陶醉起来。

  出了庙殿,转至东侧,顺坡拾阶而上,到达约10米的平处,方见红砖垒砌的小院。进院,沿壁一排窑洞,洞中有药王、老君、元始天尊等神仙泥塑像,或坐或立,形象各异。

  “润德泉”是周公庙内的一大景观,它位于正殿东。因泉水的喷吐和干涸有间歇性,人们便赋予它许多神奇而瑰丽的传说。明代赵忠咏润德泉云:“一泉长与世安危,今日无波涨碧池。”每朝每代都把泉中有水看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吉兆。

  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因此泉涸而复喷,于是,宣宗便把这自然现象和他的个人功德联系起来,赐名为“润德泉”。因系皇帝敕赐,一直沿用至今。泉周围为八角井泉石栏杆,栏杆上有浮雕藻饰,并有龙吻、鳖头、人物、异兽等立体造形。

  泉底有通道,一股清澈的泉水,向南流去,许多人用杯子俯身取水,一口一口地喝,细细地品尝。有的双手合拢,掺水赶紧喝上几口,甘甜如醴,使人忘乎所以。 碑亭,在润德泉西边。亭下有唐、宋、金、元、明、清石碑、石碣多座,大都记述着修建周公庙的历史。 苏轼《周公庙诗》有言:“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翠凤旧依山突兀,清泉长与世穷通。”心中别有一番滋味。周公庙自然风光绚丽,文化遗迹灿烂,令人向往,而周公的巍巍业绩和那博大的胸襟更使人敬仰。

3考古发现

  有“中国商周考古第一人”之称的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 博士生导师 邹衡教授在陕西省岐山县 周公庙遗址进行了认真考察后,1日上午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周公庙遗址西周大型墓地的发现,从学术价值上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堪称第一的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研究中华文明史、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等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联合组成的周公庙考古队,自今年3月份以来在周公庙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钻探。截至目前,已经钻探出大型墓葬19座,其中带四条墓道者9座,三墓道者4座,两墓道者4座,单墓道者2座,另有陪葬坑13座。在墓地外围多处地点共发现卜甲与卜骨700余片,经初步辨识有甲骨文字420余字,其中有“周公”字样者4片,并有几片记载周王活动的刻辞。此外还发现了1500余米的夯土城墙,6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在其周围发现的许多空心砖,即使在周人的都城 丰镐遗址与周原遗址都非常罕见。

  78岁的邹衡说:“通过这些迹象,可以肯定地说,周公庙遗址是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最高等级的墓葬群。就其多处发现甲骨而言,很可能成为‘西周的殷墟’,其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

  邹衡先生曾发现了西周燕国与晋国 都城遗址,并指导过西周晋侯墓地的发掘。他说,过去所发现的西周时期诸侯国君一级的墓道最多只有2条,3条或4条的从未发现过。“这些墓葬的主人地位一定非常高,墓主的可能性包括周王、周公等王公贵臣,没有比这再高级的了。究竟是谁的墓葬,有待于发掘后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周公庙遗址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境内,属周人发祥地周原的一部分。周代于此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奠定了西周数百年的统治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唐代为祭祀周公旦在此修建了大型建筑群。1957年,周公庙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次发现的西周大型墓地就分布在周公庙旁的山坡上。

  备受国内外关注的西周大型墓葬群经过多位知名考古学家连日来的现场考察和认真研讨,认为这处西周时期最高等级的墓葬群极有可能就是周公的家族墓地。这一新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研究中华文明史、继承与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等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这处西周大型墓葬群位于陕西省岐山县 周公庙遗址内。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联合组成的考古队,自3月份以来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考古调查与钻探,已发现大型墓葬19座,其中带四条墓道者9座,三墓道和两墓道者各4座,单墓道者2座,另有陪葬坑13座。在其外围多处发现甲骨700余片,辨识出甲骨文420余字,首次发现有"周公"字样者4片,并发现了1500多米的夯土城墙和6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

  现场认真考察了3天的北京大学教授邹衡说:"西周考古已有70多年,这是唯一一处同时发现西周城墙、甲骨文、高级建筑和墓葬群等遗存的周人大型聚落。'周公'甲骨文的多次出现,说明此处当是周公采邑,墓地应是周公家族墓。"78岁的邹衡曾发现了西周燕国与晋国都城遗址,并指导过西周晋侯墓地的发掘,有“中国商周考古第一人”之称。

  陕西 历史博物馆原馆长、著名西周史专家尹盛平说:“过去发现的诸侯国君级墓葬只有一两条墓道,在周公采邑内的四墓道墓葬为首次发现。周公是享有周王待遇的人,完全有资格使用最高等级的墓葬形制。在他的家族墓地发现四墓道墓葬不足为怪。”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朝的开国元勋,曾辅佐周武王灭商,摄政7年后还政周成王,开创了分封制度,制礼做乐,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基础。孔子将其思想进一步人伦化、世俗化,形成传承数千年的儒学思想,成为中国社会最基本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梦见周公"至今仍是日常习语。

  长期致力于寻找西周王陵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商周室主任张天恩博士认为,周公称谓是世袭的,延续了五六百年。尽管周公旦的长子分封到东方的鲁国,但西周实行归葬制度,即人死后"叶落归根",分封在外的后代周公也要埋回家族墓地,因此这里出现多座四墓道墓葬也在情理之中。

  秦兵马俑博物馆原馆长袁仲一 研究员说:“这些四墓道的墓葬规模普遍偏小,不大可能是王陵,周公家族墓的可能性更大。至于墓主究竟是谁,还有待发掘后最终确定。”

西瓜妹-(2014-11-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