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坭兴陶

家乡区县: 钦州市钦南区

钦州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据史志记载:我钦陶器,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民国九年(公元1921年)城东山麓发现逍遥大冢。内藏陶壶一只及高四尺余陶碑一方。镌字千六百余言,经考证,始知乃唐开元年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可见钦州制陶历史之久远。传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现今香港、澳门上海等地的“钦州街”皆因坭兴陶的流传而有此命名,钦州坭兴陶一时威名远播海内外。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荣昌陶享誉中外,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坭兴陶(学名:紫泥陶)以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按软六硬四混合,骨肉得以相互支撑方为上品。因其深藏于山腹地层。天然洁净、泥质细腻。绿色环保,且含有铁、锌、钙、锶等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丰富矿物质。

坭兴陶的“窑变”艺术在国内陶瓷行业中绝无仅有,艺术品位极高,故有“中国一绝”之称。 钦州特有的陶土,无需添加任何陶瓷颜料。在烧制过程所产生的“窑变”是无釉坭兴陶的一大艺术特色,当炉盘上升到1200度的临界点时,偶有发现其极少部份胎体发生窜变现象,并自然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色彩和纹理,须打磨表层氧化物后才发现其真面目,如天蓝、古铜、虎纹、大斑、墨绿等意趔不到的诸多色泽,可谓火中求宝。难得一件,一件在手,绝无类同”。 窑变艺术陶。要达到最高境界的艺术效果,还必须要通过工艺设计造型,画面雕刻装饰结合,集春暖、夏绿、秋红、冬寒之灵气于一体。尽显色彩变化之奥妙。窑变乃火中求宝。得之偶然。并无定格,品位极珍,可谓火与土结合之极至。

坭兴陶土质奇特,在装饰艺术上采用传统雕塑技法,纯手工制作、工艺精美、器型变化多姿,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会评比并获大奖40多项,其中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获万国博览会金牌奖:1930年在比利时获世界陶艺展览会金质奖。产品远销东南亚、东欧、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历代珍品更为20多个国家级博物馆所珍藏。

自清咸丰年间以来的150多年间,钦州坭兴陶技工、艺人人才辈出。车工前辈有颜非、颜六、黎昶昭等;刨工前辈有符春华、黄广益、李真愚等;雕工前辈有黎昶春、范念堂、李四达、黎启铨、潘镜光、李照允等;烧窑工有卢大、颜七、莫三等。在当代,有工艺美术设计大师李人帡、陆景平;古典人物画家邓敦伟、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家兼雕刻家刘明洲、王兆儒、王茁,中国画坛百杰画家帅立功、广西书法家协会书法家和雕刻家钟毅、坭兴陶设计师黄亚南、雕刻家黎昌权、制陶拉坯专家梁遒龙、制陶拉坯技师黎仕清、陶艺设计师李燕、蝉翼雕创始人袁浩、青年陶艺雕刻家董焕俊等。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95026266.html
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peipei2020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537254383

IMiss丶培培(2014-11-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