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化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的象浪花,稍现即逝;有的象浪涛,经久不息。汕尾的正字、西秦、白字三个古老稀有剧种,正象经久不息的浪涛,自元未明初奔涌至今。这三个剧种尽管经历了时代的风风雨雨,但还是较好地保留着中原文化、潮汕文化、瓯越文化的精华,成了我国不可多得的戏剧活化石。这充分说明了汕尾人民为追求先进文化而做到兼收并蓄的包容胸怀。
(一)正字戏形成于元未明初。其唱腔道白均用“中原古音”,音乐属于曲牌联缀体,兼唱昆腔、杂调,风格古朴庄重、浑厚雄壮、文武豪放。剧目分为文戏和武戏两大类。最具代表性的剧目有《三国演义》、《琵琶记》、《铁弓缘》等。
(二)西秦戏讲的是官话。声腔以正线为本腔,兼唱西皮、二簧,共有34个板式,男女分腔共56种唱法,旋律古雅动听。表演风格粗犷、豪放、激昂、雄浑、粗细兼工,舞美简朴大方。内容以《封神榜》、《东周列传》、《说唐演义》等为主。
(三)白字戏由潮汕南戏遗腔与汕尾民间艺术、地方方言融汇而成。表演时用福佬话演唱,所以有浓郁的地方风味。白字戏音乐属曲牌联缀体,有轻六、重六、活五、反线等声腔。曲调清丽委婉、细腻柔情,演出时轻歌曼舞、生动活泼,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演出内容主要是劝世、劝学、劝善和提倡勤俭持家、读书做官、荣宗耀祖等。由于剧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故几百年来经久不衰,深受汕尾人喜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