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表示,两批零整比研究成果依然显示,不同汽车品牌、车型之间维修成本差异较大,在相同价格区间内,各车型间相同部位、相同功能件的价格差异明显。虽然近半年来部分汽车厂商降低了零件价格,但部分车型存在选择性降价的情况,只针对高价值、低更换频度的配件降价,而对相对价格低,但更换频繁的配件不降价甚至涨价的现象。
有业内人士透露,首批零整比名单公布后,不少企业玩起了数字游戏,通过配件价格调整,虽然零整比系数下降,但常用配件价格不降反升,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无形中增加了汽车维修成本。
“发动机变速箱降4.4万元,保险杠涨174元,算下来,日常维修成本其实不降反升。”一位消费者说。在他看来,消费者并没有享受到降价的实惠,所谓的配件价格下调也就没有实质意义了,这根本就是汽车厂商在打马虎眼,钻了我国汽车行业的管理漏洞。
根据统计数据,卡罗拉在今年4月首次公布零整比系数时为625.22%,但在第二次调研时降低至387.68%,主要原因在于其将发动机、变速器等高价值、低频率的配件价格下调了4.4万元,但同时将前后保险杠等低价值、高频率配件价格上调了174元。
中国汽车维修协会事故维修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冯君表示,造成零整比系数差距的主要原因是零配件定价太高。冯君表示,汽车零配件的使用并非是人为选择的,而是必需品,在一些发达国家,有原厂零配件和非原厂的零配件之分,消费者在维修时不必非得采购原厂零配件,还有相同质量的其他配件可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