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女孩浩菲,只读过一年小学,却在三年里发表了160余篇少儿文学作品,成为大庆市作协最年轻的90后会员。今年10月,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书《语言表达》。轮椅上的她,就像《海的女儿》中那个坚强的小美人鱼,用蹒跚的双腿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先天性痉挛型小儿脑瘫,伴有严重的智力、语言、运动障碍。”1990年初,在晶莹剔透的雪花中,浩菲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便被医生的一纸诊断书无情地宣判为“无期徒刑”。
经过治疗,浩菲勉强可以走路。进入小学后,做一篇简单的数字练习,花的时间都比其他小朋友多几倍,而且字写得歪歪扭扭。读到二年级,病情突然加重,只要轻轻一碰,她的身体就痛得抽筋似的剧烈颤抖,右腿也越来越短。医生诊断,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恶化,双腿膝关节痉挛加剧。浩菲被迫退学,从此告别了校园。接下来的三年,浩菲概括为“手术、骨折、肌肉缺损、尿片”,右腿比左腿短了 5.5公分,必须先为右腿做牵引,然后进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复位手术。
闯过术后剧烈的疼痛、贫血、抗感染等“鬼门关”,浩菲被家人用硬板担架抬回家里,等待她的是长达半年、每天24小时一动不动躺在床上做牵引。身体软得像团棉花,感觉不到一点重量,双手就像被绑死了一样,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就连从床上直起身子,也必须在妈妈的搀扶下完成,而且无法坐直,必须靠在妈妈的身上,右腿一动就钻心地疼。几个月后,经过反复“训练”,浩菲终于能晃晃悠悠地坐起来了。那个冬天,取出固定在髋关节上的钢板后,浩菲能依偎着枕头坐起来,由妈妈抱着腰慢慢走路了。
然而,2003年情人节这一天,由于亲属扶她起来时失手,浩菲右腿严重骨折,断裂的骨头随时可能刺穿动脉。由于抢救及时,她又一次从“鬼门关”逃了出来,但从此再次变成卧床不起的大婴儿。
多年来,病床上除了奶瓶和最大号的婴儿尿片,童话书成了浩菲最好的伙伴。
“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我就像安徒生童话里不去理睬疼痛的小美人鱼一样。”出院后,随着身体状况渐渐趋于平稳,她开始尝试创作童话。面对身体的残疾、命运的不幸,浩菲把对生活的所有憧憬和美好愿望都寄托在了童话里。“童话里的小白兔有一根胡萝卜就满足了,不管自己今后如何,都会留下一份快乐,给自己、给别人……”成为一名童话作者,成为浩菲最大的梦想。妈妈买来电脑,教浩菲上网打发时间。但神奇的网络却丝毫提不起浩菲的兴趣,她学着用笨拙的手指,迟钝地敲击键盘,把自己精心编织的美丽故事输入电脑。尝试投稿,要么石沉大海,要么是冷冷的拒绝,连妈妈都觉得,女儿的想法是天方夜谭。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浩菲得到了河南某杂志编辑的QQ号,就亲切地称对方为海豚姐姐。得知浩菲的情况,海豚姐姐不断给浩菲鼓励。浩菲在论坛上发童话帖,海豚姐姐总是第一个回复;有什么委屈,她也耐心倾听。夜深人静时,悄悄翻看海豚姐姐发来的短信,那是浩菲最简单的幸福。2008年夏天,两个编辑哥哥同时出现在浩菲的生活里。他们一个远在西安,一个则在重庆——《初中生周刊》主编酷笔。西安那位哥哥,总是笑眯眯地出现在她的QQ里,关心和鼓励着浩菲,让她的创作愈发努力和勤奋。重庆这位哥哥显得有些冷漠,但那份欣赏和尊重,给了浩菲家人般的温暖。浩菲的生活变成了一个不断加速的陀螺,只要看到约稿消息,就逼着自己写稿、练笔。短短一年,浩菲接连发表儿童诗、童话、幼儿故事脚本、儿歌等作品数十篇。还报名参加了残疾人培训,依靠自己的坚毅和努力,成为在培训期间唯一学会使用助行器走路的残疾人。
2010年5月,坐在轮椅上的浩菲加入大庆市作家协会,成为年龄最小的儿童文学类会员。
现在,浩菲每天5点半起床,推着助行器练习走路。然后坐在电脑前写稿,一坐就是十来个钟头。晚上,妈妈陪她做康复训练。一天,一位名叫鑫鑫的脑瘫患儿抱怨活够了。“如果你真的把我当姐的话,这样的话我不希望听到第二次。”听到电话里浩菲这样回答,鑫鑫一阵沉默后笑了:“姐,那你可要一直陪着我呀。”
坚强地走下去,绝不说放弃,再苦、再难、再痛,也要活出浩然博大、花草芳菲。这,就是浩菲和命运的约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