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阳县——黄土地上的民间艺术奇葩
中阳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化古县。春秋属晋,战国设邑,西汉置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中阳是一个物华天宝,风景宜人的生态强县。生物资源雄厚,有着上百种野生动物和上千种植物。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铝矾土、石英等多种矿产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中阳经济繁荣,以煤焦钢铁等传统支柱产业,带到全县各行业蓬勃发展。
中阳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民俗文化为黄河流域古老文化的代表。中阳剪纸则是根植于黄土地上的一束朴素的山花。中阳剪纸应当地的民俗活动而产生,且传承不绝,积淀了中华民族古老审美观念及思维意识。在造型上,中阳剪纸体现了秦汉时代的艺术古风,并且保留了原始艺术纯朴粗拙的特征。其内容也具有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纹样堪称历史的活化石。
中阳剪纸覆盖面广,在全县境内有传承,在中阳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大批文化工作者及众多剪纸艺人的努力下,中阳剪纸得到了抢救、挖掘、继承和发展,2006年中阳剪纸被国务院首批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继1993年中阳县被文化部设文司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文化部重新认定命名中阳县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9年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阳剪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中阳县委政府重视“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创建工作,特别是在中阳剪纸的保护、传承、发展工作方面,制定了长远的规划,经费投入、宣传力度、活动范围逐年递增。2007年举办了规模宏大的“首届中阳剪纸艺术节”08年举办中阳·全国艺术展,在北京大学进行了巡展,同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2009年中阳剪纸赴德国法兰克福参加中国主宾国文化交流活动,2011年3月中阳剪纸在台北举行。在加大中阳剪纸推广宣传力度的同时,中阳县正积极筹建“山西剪纸文化产业园区”。县文化主管部门也建立了中阳剪纸创作研究展示中心,设立了国家级、省级传承人工作室,开设了中阳剪纸佳作展示区、表演区和培训区。
中阳剪纸有一大批剪纸爱好者,在中阳剪纸特色团队中,有国家级协会会员8人,省级协会会员28人,县级协会会员80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计汝,多次代表中阳剪纸赴德、台北等地进行技艺展示活动,省级传承人武一生,常年开展带徒授艺,被誉为中阳剪纸的“伯乐”。2007年中阳县委政府命名了中阳剪纸10大传承人和10大传承新秀。近年来中阳剪纸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受益者达数万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