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林业开拓者之一陈嵘

家乡区县: 浙江省安吉县

陈嵘,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树木分类学家,中国近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毕生从事林业教学、林业科学研究和营林实践工作,培养了大批林业人才;早年创办多处林场,并亲自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为中国林业教学实践和造林绿化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他对树木分类学、造林学的研究,有突出成就,被公认为中国树木分类学的奠基人。

陈嵘(1888—1971),原名正嵘,字宗一。安吉晓墅镇三社(今石龙)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书院大学预科。宣统元年(1909),考入北海帝国大学森林科。其间,参加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前,曾受同盟会派遣,与黄炎培等5人潜入天津,从事革命活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复返帝大攻读。
民国2年(1913)毕业回国,任浙江省立甲种农业学校(今浙江农业大学前身)校长。4年,转任江苏省第一农业学校(今南京农学院、林学院前身)林科主任。5年,参加创办江苏省教育团公有林(今老山林场),兼任技务主任。接着,又兴办界于安吉、长兴两县的云野公司(今龙山林场),以及安吉三社林场、安徽建平林社、南京九华山林场、青龙山林场和江苏句容下蜀林场。其间,联系全国农林学界,发起组织中华农学会,并当选为首任会长。11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树木学,获硕士学位。13年,转往德国萨抗日战争期间,不避艰险,留守金陵大学,并利用校园,收容难民数万人,免遭日军大屠杀。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时,任南京林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不久调往北京,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一级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和代理事长。1957年,出访苏联、民主德国,并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还是九三学社科技文教委员会委员。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期间,遭受迫害。1971年1月10日,病逝北京。其骨灰,一半置于家乡墓中,一半置于北京八宝山公墓。
陈嵘能通日、英、德、法、俄、拉丁等文字,毕生致力于林业教学与科研,为国家培养大批科技人才,其中不少成为著名的林学家、教育家。著作甚丰,主要有《中国树木志略》、《中国树木分类学》、《造林学概要》、《造林学各论》、《造林学特论》、《中国森林史料》、《中国森林植物地理学》和《竹的种类和栽培利用》。其中《中国树木分类学》被国外誉为亚洲名著之一。
陈嵘为人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助人为乐,常资助经济困难的乡友和学生。不仅关心家乡的林业建设,还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早在民间4年,就在家乡积极筹办小学。病危时,仍不忘国家林业事业,嘱其子将两万多卷藏书献给林科院图书馆,将7.8万元稿费和利息交给林业部作造林和科研经费(后作中国林学会陈嵘奖基金),还嘱赠600元作绿化三社小学与建设三社林场之用。

孤独的薰衣草(2014-11-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