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影评

家乡区县: 四川省安岳县

《美丽人生》影评 从二战爆发到《美丽人生》在奥斯卡获奖整整的60年,在中国人眼里60年被称为一个甲子,而60年的光阴似乎不短也不长,说他短,是因为他还不及百年世纪,说他长,是因为他几乎是一个人的一生的长度。而在二战中的犹太人眼里这60年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美丽人生》讲述的是生活在意大利的一个犹太家庭的故事,男主角和他的儿子被送进纳粹集中营,他不忍儿子饱受惊恐,于是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他们正在参加一个游戏,天真的儿子在父亲的保护下童心没有受到伤害并且最终和妈妈团聚,而自己却惨死在纳粹的枪口下。光从故事的大概情节看来,这部影片似乎是一部具有浓厚历史色彩的影片,一提及历史便会触及某些人的敏感线,但是在这部影片里似乎是多虑了,《美丽人生》用轻松的语调和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来讲述一个民族的遭遇,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我想说他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 作为1999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获奖作品,《美丽人生》向全世界展现了属于这个民族的无尚的智慧与内敛又完整的情感表达方式。也许他要表达的不能完全从这一个故事中概括出来,但是从这个故事中我已经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的力量,并且被深深的吸引着。 在我们的眼里犹太民族是一个聪慧的民族,影片中的男主角也以他的聪明和独特的才华结识到了对他后来有很大帮助的人。在观察犹太民族时,难免会想到自己的民族——中华民族。在世人眼里,这两个民族几乎都是拥有着强大智慧的民族,他们都经历过世间最痛苦的磨难——屠杀。但他们同样坚毅、顽强,所以在看到他们在集中营里的生活时我能感受到一个民族的痛苦与磨难,但回想中国的诉说民族磨难的电影和电视剧,几乎都是以直接叙述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华民族所受的荼毒,以一种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来表达的。但是《美丽人生》在表达这方面的情感时却选择了一种比较含蓄的方式,以一个幽默的父亲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沉重的故事,他没有血腥残暴的画面,似乎整部影片都是很平淡的语调,里面的每一个情节都让观众想笑,这种“黑色幽默”反而增添了影片的戏剧性,达到一种讽刺的效果。前面喜剧的成分越多,越到后面悲伤的感触就越深。 在影片一开始的故事情节里我对男主角没有丝毫的好感,在我的看来他就是一个随时嘴都停不下的聒噪的人,他神经大条,疯疯癫癫,看起来就是一个傻乎乎的无比滑稽的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时刻都很快乐,无论是别人的不屑、看不起,还是作为犹太人在当时的社会的不平等地位,他似乎都不在乎,他永远都是乐观快乐的,无论是在社会地位和阶级分异明显的意大利还是在德国纳粹恐怖笼罩下的集中营,他都能活的自在洒脱。而就是这样一个在现今社会可以形容为奇葩的人也会邂逅美丽的爱情,他在面对自己喜欢的女孩儿时似乎有种让人钦佩的执念,他不在乎自己和她的地位种族差异,也不管她已经有了婚约,他依旧勇敢的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上帝是眷顾快乐的人的,他最终收获了美丽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 有些人说这部电影很适合结婚前的男人看,因为男主角无论是作为一个丈夫还是作为一个父亲都是伟大的,在危难面前他对于自己妻子的不抛弃,对于自己儿子的爱与细心的呵护都让人印象深刻。他不是什么都不怕,他也有畏惧的时候,但是他更明白的是在儿子和妻子面前他需要不畏惧,他们需要他。而这部电影的导演兼男主角罗伯托 贝尼尼也是以自己的父亲为原型创作了这个故事。 《美丽人生》其实就是男主角的美丽人生,他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一个民族的悲伤与无奈,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我眼里他的好心态才是让他拥有美丽人生的关键之一,最终故事的结局是男主角为了寻找自己的妻子而送命,但他给儿子留下的并不是集中营灰暗的回忆,当枪声响起时我以为男主角会走出来,因为在我看来他一直是一个受上帝眷顾的人,似乎死亡是离他很遥远的东西,但是结果往往却不如人意,他永远倒在了纳粹的枪口下,导演最后没有给他死后的镜头,而定格在观众脑海里的依旧是那个搞笑幽默的他。 二战结束后,有许多在集中营存活下来的人回忆往事都痛苦不堪,有的人出来后患上了忧郁症,原因就是集中营的非人生活实在太过痛苦。男主角用一个游戏的名义掩盖了这种痛苦,以父爱的力量让其儿子的心灵免受伤害,尽管他自己为此付出了生命。 无论怎样,乐观最重要,我一直相信人生就像喝苦茶一样,苦一阵子但不会苦一辈子,纳粹的统治与残害只是一时的苦痛,而像男主角这样乐观的人才除去苦痛,才会拥有美丽的人生。
阿罗dd(2014-11-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