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姓发源地

家乡区县: 淮滨县

当前,在网络上百度收索和书店里一些关于蒋姓起源的图书里,就能看到与菰(即茭白、茭笋)有关,还有人把它当成了“蒋草”。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十阵》中说:“火战之法,沟垒已成,重为沟堑,五步积薪,必均疏数,从役有数,令之为属枇,必轻必利,风辟……火既自覆,与之战弗克,坐行而北。火战之法,下而衍以mao,三军之士无所出泄。若此者,可火也。陵biao蒋mao,薪荛既积,营窟未谨。如此者,可火也。以火乱之,以矢雨之,鼓cao敦兵,以势助之。火战之法”。这里的“蒋”即指蒋草。意思是说:在大风天气,杂草丛生,柴草齐备,敌人营寨,戒备不严,这种情况下更可以用火攻。其实蒋草是一种长有刺的本植物,现在期思镇万寿陵始祖墓上仍有几棵蒋草,因为长得不高才误称为“草”。 把蒋草种在始祖墓上,是用来防雨固土和防盗墓的。这些作用在蒋城同样可以发挥出来。

祖先们在狩猎、日常生活和战争中得出经验:山坡越高越陡就越难翻越;荆棘杂草会剌伤人的肌肤和阻碍行走速度;河流沟壑令人难以逾越;站在高处视野比平地大,便于观察情况————并运用原始村落、古城镇的防御建设中(现在广西全州的汉代洮阳城遗址及全国各地均有古城遗址可供参考),蒋城便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祖先们在台地上选址建城,以原有河流和人工挖掘沟壑为护城河,增加城墙高度;城墙外墙坡度约45~90度,内墙坡度和布局根据需要而定;在城墙上种植带有刺的蒋草再夯实泥土,防雨固土(木克土),外防敌人、野兽入侵,内防奴隶、囚犯外逃,其作用相当于后来尖木做的鹿寨、带剌的铁蒺藜、铁丝网、线式防御体系、导弹防御系统。古城墙是由草木制围栏演变成泥土城墙再演变成砖石城墙的。草木制围栏容易着火 和腐烂,木材资源有限;建泥土城墙可以就地取材,维修比较容易;砖石城墙则更坚固。

蒋姓图腾来源于蒋国、蒋城的建立。蒋姓祖先在期思建城时,把某些特有元素(如蒋草)艺术化的拼湊在一起,形成氏族标志,并经过上级批准、及区别于其他氏族;蒋氏族人管辖的区域为蒋国;蒋城、蒋国成为地标、地名。后来周朝各国分封的氏族越来越多,混乱得难以区别,才改为郡县命名。

蒋草见传于《孙膑兵法》是因为:1孙膑是黄帝、孙武的后裔,要继承和发展先人的军事思想,因此他可能游历过同属于华夏文化圈的各国,追本溯源,全面研究地形地理、宗法政治、军事战例等才写成《孙膑兵法》。2蒋姓和孙姓郡望乐安,有一定的历史渊源。3蒋草可能是普遍可见的植物,也可能是它在蒋国具有特殊义而为世人知晓。 后来因为蒋国势弱国小,被强楚消灭且不见经传;《孙膑兵法》失传;人口增长,扩大生产活动范围,把有防碍人类的蒋草逐渐铲除,几乎灭绝而无人可知————才导致有人把喜水植物菰误当成蒋草

似水流年的日子(2014-11-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