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思古城

家乡区县: 淮滨县

古城犹说汉期思,土蚀荒阶楚相祠。 乞得寝丘人不夺,千年淠水入荒坡。 这首诗是元代文学家马祖常(河南光州人)为期思城访古之作。大意是说,这座古城是汉时的期思县,城内楚相祠前的台阶已被黄土所湮灭,孙叔敖之子封地寝丘的事早已成为历史了,只有那古老的淠水(白鹭河)依然向期 思的荒陂(音杯)流去。作者从期思城说到楚相祠,从寝丘说到淠水。又从荒阶说到荒陂,触景生怀,有无限感 慨之意。在这首诗外,历史上为期思访古之作并不乏人,它说明期思古城在过去人们的心目中是有一定影响的。 期思古城距县城东南十五公里,位于淮河和白鹭河之间偏南地带,古城北靠期思河(俗曰死河),东南临方家湖 ,南下白鹭河为十里草湾,正处于东、南、北三面湾地包围的岗地之上。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700米, 南北长约500米,城址残高1-3米,墙基宽32米左右,除北面靠河台地与城内地面相平,已无城址痕迹外,其余三 面城址断断续续,尚可探寻,现在的期思集正座落在古城内的西北隅。这是一座历经数千年的古城遗址,由于时 代的沧桑,早已失去它原来的真面目,留下来的只是一些古城废墟和残碑断碣而已。 期思,作为一座历史古城,自然有着许多古老的遗迹和传说。如何看待这些遗迹和传说,这正是我们调查中经常 遇到的问题。什么“八角田”“琉璃井”“三里庙”“乌龟冢”“妖精洞”“埋蛇岭”等等,如今这些遗迹多被 湮灭,大部分已失去它的研究价值,这里最流行的要数包公的传说。比如:期思这里是当年包拯坐过的定远县, 还在这里放过粮,赈过灾。并且说古城南的赵窑就是他当年计断乌盆的地方,古城东南的妖怪洞是他当年组织七 七四十九个铁匠用铁汁浇灌妖精的地方。这些把包拯神话了的传说,当然不足为信。但包拯为官清正,铁面无私 ,在朝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在家布衣素食,严格要求子孙,则是见诸记载的。由于后人处于对包拯的爱戴,才 给他加以种种神话式的传说,甚至出现一些牵强附会,也并不奇怪。至于包拯坐定远县之说,实属一种讹传。据 《宋史.包拯传》记载:他的一生历任地点,自第一任天长县(今安徽天长)起,经历端州(今广东高要)、瀛 州(今河北河间)、扬州(今江苏扬州)、庐州(今安徽合肥)、池州(今安徽贵池)、江宁府(今江苏南京) ,最后至宋都开封止。他早年一度出任京东(今山东东南至河南睢县以东一带)、陕西、河北等地转运史,在京 曾任天章阁侍制,龙图阁直学士,最高至枢密副使等职。据开封市博物馆《开封府题名记》碑记,包拯任开封府 知府的时间是宋徽宗嘉佑二年(1057)三月,刻文是“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当时年已五十九岁,直到他 六十四岁病卒以前再未出任过外地。只是因石玉坤《三侠五义》中有包拯赴定远之说,属于虚构,才造成了以讹传讹。所以,期思古城和定远县是毫不相干的。

早在三千年前,期思就是西周初期的蒋国都城,周公旦之子的封地之一。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凡 (今河南辉县)、蒋、邢(今河北邢台)、矛(今山东金乡)、胙(今河南延津)、蔡(今河南东北),周公之 胤也”。《史记索引》:“周公元子就封于鲁,次子留相王室,其余食小国者六人:凡、蒋、邢、茅、胙、祭也 。”也进一步说明蒋是周公之子封地之一的诸侯小国。由此看来,除周公元子封于鲁的伯禽外,其次子及食小国 者六人,皆未书名。唯嘉靖《固始县志沿革》曰:“周兴......封公子伯龄于蒋”,不知何据?按古人长幼之序 ,称伯、仲、叔、季。或曰伯仲,或曰伯叔,皆以“伯”为长。如早期周太王之子:曰太伯、曰仲雍、曰季历( 文王之父),这是以伯仲次第称之。作为周礼的创始者周公,长子既曰伯禽,不可能对其他诸子以“伯”名之, 所谓伯龄之说,不可信! 至于蒋的地理位置,《左传》杜预注已经指出:“蒋在弋阳县”。《水经注.淮水篇》记载:“淮水又东北,过 期思县北,县故蒋国,周公之后。春秋文公十年,楚王田于孟诸(今河南商丘南),以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楚 灭之以为县”。这就说的更具体了。《汉书.地理志》以至明清各代的方志均以此说,并注明期思城在固始县西 北七十里,即古蒋国。唯《大清一统志》提出“固始县东蒋乡(今蒋集)为古蒋国所在”却与此相反。据实地调 察,固始东的蒋集及其附近并无任何古城遗迹。显然《大清一统志》“固始东蒋乡为古蒋国”之说是附和之词。

值得注意的是,《水经注》不仅指出蒋的地理位置,还同时说明了两个问题:(一)蒋的灭亡年代,在此之前, 史传均无记载,而《水经注》提出:“春秋文公十年......以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楚灭之以为县”。其中前两 句来自《左传》,后一句为郦道元引伸之注。这个引注不是没有根据的。《左传》中所说“以期思公复遂为右司 马”的时间是在文公十年的冬季,说明蒋在这年冬季之前已为楚大夫复遂所灭,而后更名期思,并以其地封之。 只是因楚王伐宋(今河南商丘南),才临时任命复遂为右司马的,不然期思公之名由何而来。所以楚灭蒋的时间应为文公十年的同一年,即楚穆王九年(公元前617年),是确定无疑的。现在有人以楚国灭蒋不见于经传,因 而怀疑蒋的存在,这不是审慎的态度。(二)相应说明了期思命名的由来。如上所述,复遂灭蒋后更名为期思, 并被封为期思公。东汉应劭《风俗道义》也有“楚大夫复遂居期思城,后以期思为氏”之说,这说明期思之名始 于楚穆王时的大夫复遂。而嘉靖《固始县志》的编者解释为“期思之义,或取名县者,期致民之思欤”。他是从 纪念孙叔敖的角度出发,认为所以取名期思就是以期引起后人的思念之意。殊不知期思之名在孙叔敖之前就已产 生了。这种望文推义显然是无视《左传》中“期思公复遂”这段历史事实。

至于期思的沿革,秦汉时仍以期思之名置县,南朝梁天监四年置期思州(嘉靖固始县志.古迹),北魏景明中于期思置边城郡《魏书.地形志》,隋开皇初废郡为县,仍名为期思《隋书.地理志》,唐初期思县废,一直隶属固 始,解放后划给淮滨。由此而知,自秦汉置县起到唐初废县止,除北魏一度为边城郡治外,更无别名,而且自唐 以后期思再未恢复过县治。在《宋史.地理志》弋阳郡期思县中,一度更名期思,寻废。那是宋代的事,与此地 期思是无关的。至于定远,在安徽东部,与期思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在古城遗址范围内,遍布灰色土层,蝇文陶片到处可见。在古城墙西南端发现大量红烧土和汉代筒瓦,因此处地 势较高,当地称之为“炮台”,可能为汉代遗迹。在古城外西北隅有一台地,当地称为“北城埂”,经调查为一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古城墙并无联系。 近年来,古城内外不断出土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铜戈、铜矛、铜剑、铜鼎和铜壶,最近,在古城南郊发现有春秋墓群。第一次发现楚国金币“郢爰”,而发现做多的是楚币蚁鼻钱。这些文化遗物具有典型的楚文化特征,它反映了期思古城在灭蒋入楚之后的历史背景。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座古城的相对年代,我们在古城西墙外侧利用一截残壁切一断面,以观察墙内夯土层和其中包 涵物。当时因阴雨过后,土质粘湿,夯窝不易辨认。只是在南断城墙上部发现有战国时期的夯窝。墙址中下层暴 露出的遗物具有明显的商周文化特征。再结合古城内外出土的春秋战国和汉代遗物来看,可以基本肯定这座古城 的年代,它的上限到周代,下限到汉代。证明了这座古城的年代和历史记载是完全一致的。

期思作为蒋国故城遗址是可以肯定了,然而,由于史书中对蒋的记载太少,加之目前尚未发现有关蒋的典型文化 遗物,所以人们至今对它知之甚微。只是因为它是楚相孙叔敖故里的缘故,才引起后人对期思古城的注意。 关于期思是孙叔敖故里之说,在《荀子.非相篇》、《吕氏春秋.赞能篇》和晋太康三年《地志》中都有明确的记 载,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孙叔敖是楚庄王时期的令尹,他在任期间,励精图志,大修水利,造福人民,成为利 及当时,功垂后世的一代名相。他生前开创了我国第一个水利灌溉工程——期思陂,就是以他的故里命名的。后 人为了纪念他,在他的故里建庙树碑,历代的闻人过客为之咏志抒怀。除前面说过的马祖常外,还有汉代的刘向 、王延寿,北周的更信,宋代的阮之武、张孜,以至明代的刘昌、王稚登,清代的陈浦等均有题赞和赋诗。最具 有纪念意义的是历代有关孙叔敖的碑刻,记载着孙叔敖的大量资料。遗憾的是这些碑刻随着时代的变化,多已损 坏。如东汉延熹三年《孙叔敖碑》,宋代欧阳修曾为跋右,董建也为之作阴跋。可惜这通碑记在清初移至光州后 失落,乾隆五十一年《楚相孙叔敖碑》在民国时期移至固始县城后也已丢失。宋元丰八年《遗爱庙》石额不知毁 于何时。明万历七年《重修楚相孙公遗爱庙志碑》几乎毁于文革,发现时已是残碑。只有雍正六年《楚相孙公祠 》石额和最近发现的明成化五年《谒楚令尹庙》石刻,算是幸存者了!且不说当年规模宏大的孙叔敖庙早已不复 存在了,即使供人凭吊的埋蛇冢和孙叔敖墓,地面上也找不到明显的遗迹了。

埋蛇冢是孙叔敖埋双头蛇的地方。西汉贾谊《新书》和刘向《新序》中都有孙叔敖幼年杀双头蛇的记载,《固始 县志》地图中在期思位置标有“敦蛇丘”,当地传说古城西侧有埋蛇冢,说明孙叔敖幼年埋双头蛇的固始并非虚 构,只是由于世远物泯已无处觅寻旧迹罢了。 孙叔敖墓有说在湖北江陵。据《史记集解》引《皇览》云:“孙叔敖冢在南郡江陵白土里”。今湖北沙市(古江 陵地)东湖公园有孙叔敖衣冠冢。试想,如果孙叔敖墓在江陵白土里,就不可能在它的附近再建个衣冠冢。由此 可见《皇览》所记与衣冠冢当为一处。所以江陵之说实为孙叔敖衣冠冢。从《魏书.景穆十二王传》中看,任城 王元澄出任扬州(今河南项城)刺史时曾“下车封孙叔敖之墓”,只能是在他辖区内的期思,而不可能是千里之外的江陵。 孙叔敖墓究竟在何处?据明万历七年《重修楚相孙公遗爱庙志碑》记载:“楚相孙公庙在古城期思,西下即其墓 ”。当地老人所介绍的墓地也是在古城西侧不远处,与碑文记载基本一致。可惜在1958年平整土地中被“平整” 了。这里,我们期待有关各方能够早日将一代名相孙叔敖墓进行修复,给期思古城留下一点值得纪念的东西。 如今,期思,这座西周蒋国古城遗址,同时也是楚相孙叔敖的故里,已被河南省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向全 省公布了它是县内唯一保存有墙址的古城遗址。它的存在就是家乡和祖国悠久历史的象征。因此我们不仅要正确 认识它,还要认真的保护它。遗憾的是,近年来古城墙上竟被成段的“开荒”种地,并利用城址开挖灌渠,使这座千年古城面临灭顶之灾。如不有效制止,后果将不堪设想。古人尚且为当时的“土蚀荒阶楚相祠”而发出慨叹 ,我们对此岂能无动于衷?谁不爱自己的家乡,何况是象征家乡历史的千年古城?!我们相信家乡的人民在建设 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能爱护家乡的历史文明,为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自觉献出一片爱心,做一个真正的家乡的主人!

似水流年的日子(2014-11-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