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像长城那样,用厚厚的砖头砌起来的。但当年我们所攀爬的城墙却是一条长长的像小山脉似的山坡土堆,可能印象最深的要算是中山公园里的那段城墙了,那是我们每个礼拜必然游玩的几个地方之一。现在公园里还有一段。公园的铁栅栏门经常被我们站在上面,一只脚点下地,它便运动着关起来,再用脚点一下,它又吱呀的一声转开了,两扇门经常被两个孩子占有着,公园南端的草地上有一些残碑断柱,在兰花般的绿草掩盖下,依稀显露出记载金坛的一些悠久的故事金石之语。公园中的小河面南边有那么一座三开间飞檐斗拱的房子,青砖黛瓦,红柱白墙,那门都是木雕的花格落地红漆门,平常总是关着,据说是让人在里面下棋的场所。那一泓水面,被青石板围绕着,隔段距离就有那么几个柳树,用她的长丝垂悬在镜面一样的水上,暖风轻吹,碧枝微摆,那柳丝接近水面处,几只小蜻蜓漾漾地飞着,有时似乎就停在空中,就像定格的照片。一座尖顶的小亭子掩映在绿柳苍柏之间,连接亭子和北边的厢房有一条九曲桥,坐在亭子里倚栏而歇,欣赏着如苏州园林般的景致,如果有个海鸥照相机,买上一圈120黑白胶卷,三朋五友取个景拍个照,那绝对不比颐和园的风景差!那个公园可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玩闹的地方。小时候还见过丹阳门外有条小河,那是城河,跟公园里的山坡南面的那条河一样,还有二招西边的小河,都是原来老金坛城墙下的护城河。当第一次听说这就是金坛的老城墙时,我不觉感到很大的惊愕,这样子的城墙可以挡住别人来攻城的?就是我这么个小鬼么也只要呵着腰,埋着屁股,几步就上了城墙顶了,更不要说人家老早打仗的人还有云梯呢。还有随便到哪里看,城墙上也不可能长了这么多树撒?看看那颗大树,它的根,都露在泥土外面了,看到它我就想到成语“盘根错节”,我们小孩子都可以在树根之间的缝隙里攀爬到山坡顶上(城墙上),然后再比赛,谁可以第一个从树根上面顺着它的脉络再从城墙上爬到城墙下,乐此不疲。
城墙、城河用来抵挡长矛大刀,好像还行,要是用来挡飞机炮弹就一点用都没得了。听说“过铁打的金坛城纸糊的XX城”这句话没?那可是我们金坛老辈人说起来很自豪的事情,我外婆鼓着没有牙齿的腮帮子说:长矛造反,(就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要进金坛,他们一路上不晓得打了多少地盘,攻到金坛这块,功不动了,因为色腻啊,你不晓得老早那个金坛城有多牢?那个金坛的县官有多犟?长矛叫他投降,他不投,要打他又打不进尅,就这么着把金坛包围起来,许出不许进。老百姓哪个肯到长矛那块尅呢,长矛想办法打金坛城,老百姓就跟著金坛地县官打长矛,打到后来不得了了喂~把长矛的火打出来了喂~一直把金坛城里的打到没得吃没得喝,最后打不过了,长矛进了城,那个火啊——,看见人就杀、看见人就杀!把整个金坛城里杀得一个不留,听老人啊说(乖乖,她老人家说:听老人啊说,那就不晓得这个老人啊有多老了)那个金坛城里么得一口井里不是跳井的女的,都堆起来了,你说说要杀多少人?唉!啊怪这个死人城墙太牢,不地像人家隔壁丹阳城,像纸糊阿地,一打就打进尅了,也就不会死这么多人了,唉~
现在,看着我们在公园里的老城墙上拍的照片,一点都看不出这里曾经发生过那么惨烈的战斗,那站在脚下的土堆,竟然承载着那么多金坛人的血性和刚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