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冯小静、通讯员杨亚明摄影报道:昨日,越秀区公布“古越今秀———发现越秀至美”优秀
景点评选活动初评情况,还请来8位专家为刚刚新鲜出炉的“十八景”进行冠名。
越秀区的面积虽然只有33.8平方公里,但它是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区,优秀的景点相对集中。这次活动先后组织了文化、艺术、建筑、文化策划方面的专家、学者等组成评审小组,从90多个景点当中选出了18个,初步定为越秀“十八景”。在昨天讨论会的一开始,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导吴国钦就提出质疑:“十八个会不会太多?”专家学者们随即展开热烈讨论,但舍弃哪一个都觉得可惜,最后一致通过保留“十八景”。
越秀区宣传部长刘梅介绍到,这次评选景点按照“三可”原则进行。“可看”,景点本身给观者能带来美的享受;“可游”,景点可开放,具有大众性、普及性,观者可进去参观游览;“可说”,即景点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内涵或文化积淀,有故事性。
初评出的18个景点包括二沙岛、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中山纪念堂、淘金路商圈、兰圃公园、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公园、天主教圣心堂(石室)、沿江路休闲旅游区、越秀公园、五仙观、广州麓湖公园、伊斯兰教怀圣寺、光孝寺、新河浦别墅、六榕寺、南越王博物馆。
景点定了,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显得尤为重要。名字既要反映景点特色,又要讲究平仄押韵,注意广州话读音的忌讳,还要注意谐音,专家学者们逐个景点进行了讨论。如二沙岛冠名为“沙岛晴波”、北京路冠名为“双门古道”、淘金路商圈冠名为“花影流金”、黄花岗公园冠名为“碧血黄花”。当讨论到沿江路景点时,专家们“犯难”了,怎么表述才能最突出两岸璀璨的灯色,叫“江影长堤”,“珠彩长堤”,还是“霓映长堤”?这还真考功夫。
据悉,越秀区计划在评选结果揭晓后,将终选出的景点编写出故事或散文,出一本集文章、楹联、诗词、绘画、书法、篆刻为一体的书。如果市民对景点冠名有任何想法,可以登录越秀信息网和越秀文艺网参与讨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