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小城-金坛(8)

家乡区县: 江苏省金坛市

金坛这个小镇,很恬静,有条丹金漕河把小镇一分两边。漕河是古代运粮运盐官用的货运水道,沿用至今,仍然发挥着水运的功能。如今虽说有了很多的高速公路和汽车,但是金坛至今未通火车,大吨位的运输还要靠丹金漕河里的水运铁驳船。那家伙虽说行驶速度慢,但是一船就能装上个七八百吨上千吨的货,如果一船的黄沙,用建筑工地上的运沙车来拖,至少得运上十车八车的;另外,现在金坛地下盐矿的盐卤,也全靠运卤船往外运,用别的运输工具还就不行。早年间人们的生活节奏不像现在这么快得跟陀螺似的,北门桥东靠南现在已经是一排卖农用机械的店铺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那里还是一个轮船客运站呀,隔墙紧依北门公共汽车站。依仗着老祖宗为我们留下分布密集的水运网络,好多乘客因为乘船便宜,而愿意花上8分钱和半天功夫,来往于金坛、溧阳、高淳甚至更远更远。当年船运可能就跟现在的火车汽车运输一样的受人重视,而且还在进行着改革,从早年穿梭于漕河的大大小小的木制乌篷船,到后来出现的水泥机帆船,一直到现在的铁壳拖挂船。船体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单一,几乎除了运输货物,这条航运线已不再有其他的用处了。哦~对了,现在我们的城市建设部门正在改造这条当年的繁华水道,从整体规划来说,丹金漕河绕城外迁工程已经完工,古城里的漕河将被建成一条极具旅游休闲特色的都市景观河。
再回过头来说说穿城的这段漕河带给我的小城旧事吧,这条河宽十丈开外,穿城一段全用石工驳岸,有六个青石板或麻石垒砌的阶梯码头,对称地分布在穿越小镇的漕河两岸,现在开一天饭店正对门,南新桥的桥墩南面相对应的就是其中一对苍凉古朴水运码头。另外两对在它们的南北两边相隔约一里路左右。沿河路靠河的两边,一根根花岗岩麻石柱,矗立在石头驳成的岸边,每根柱子都有一米多高,中间都有上下两孔,用两条铁链穿着,上下间隔有五六十公分,那是作防护栏用的,但我们小的时候经常会攀在上面,脚踩一条,手抓一条,晃呀荡呀,铁链也随着我们晃荡着有节奏的哗啷哗啷地地响着,如果有同伴,他会在隔着的石桩子那边用力踩上一脚,我这边脚下的链条就会忽地一下往上一蹿多高,我再用力赖下屁股往下一压,那边的同伴便往上一蹿,现在想来似乎没什么好玩的,但当时的乐趣竟然是那么的浓,伴着漕河里吹来的和风,我们乐此不疲。发生在这条河上的事情简直说也说不完,就像那汩汩的河水流到今天都没有见到过她流淌干涸过。
记忆中的河,只有夏天才是我们最爱的地方。夏天的中午,大人们都要睡午觉,我们这些放了暑假又睡不着午觉的的孩子,便偷偷地离开家,来到河边,从北新桥上一个漂亮的跳水动作,(至少有8米落差)扎进清凉的丹金漕河,浮上水面后,甩甩头、挤挤眼,顺手抓住南来北往的船帮。要是有运西瓜的船,那就顺手楼一个西瓜再跳到水里,哈哈,那时候可好玩了。有那么几个可恶中学生把一个脏兮兮、有点智障的女同学从桥上扔下去,看着她沉到河底再迅速浮上来,一点都不怕她会溺水而亡,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那个女学生可怜。那些人高兴了把狗也扔下去,看着狗游向岸边,哈哈大笑着,然后把再把自己扔下去......夏天晚上热得睡不着的时候,我们会躺在河边的青石板上数着星星,享着清凉,石板太热就站在河里,用小褂子舀河水浇到石板上,等水稍干时用手去抚摸那光滑的青石板,似乎有着生命般的温暖。回忆起很小的时候,妈妈夸着一竹篮的衣服,拎着棒槌,到码头上“汰衣裳”,我们亦步亦趋的跟着她,跨着蹒跚的步子,扭着小屁股,在往码头的石阶上,一步一顿的,河里船家星灯点点,随船摇曳,船上的渔童在通往河岸的跳板上敏捷而又自在地走着,只把我们羡慕的也想上跳板走一遭,结果,还没抬腿就会被妈妈的呵斥声拦截回码头岸边:“下来,讨债鬼,你要不听话,就把你送到船上,把你卖掉”……现在想来,妈妈当年是那么的美丽飒爽,清脆的声音犹在耳边回荡。
记得有一次在冬天,河水好像往河心退了许多,船都靠不到岸边,而是用很长的几块跳板连接着才能船上行至岸边,我一个人到码头去玩耍,偷偷的爬上了一条停泊的小渔船,船上没人,我便恣一地晃呀摇呀,听着船帮击水的啪嗒啪嗒声,享受着弹簧般的晃动,心里可美啦,小船随着晃动渐渐的靠上了另外的一条船,眼看船帮靠船帮,我玩心大发,一个鹞子翻身,跳到那条船上,可是原来的那条小船竟晃晃悠悠的漂移了开去,这让我大吃一惊,我脚下的这条船没有跳板通到岸边呀,我必须回到原来的小船上去。我连忙站到船帮上向着飘得不太远的小船跨了过去。诸位诸位,你们有没有过脚踏两只船的经历??本人正经八百地体会过那个滋味,一点都不好玩。当时只觉得两腿被强迫的分叉开来,大腿根的韧带拉得痛得要命,非常想用力把两条船并到一起,可是怎么也不能转变船向两边分开这样的局面。终于我重心被拉垮了,”扑通”一声,我跌下了冬天的丹金漕河…...
当年的丹金漕河呀,曾经发生过很多壮观的场面,比方说壮观的万人游泳,还有解放军驾驶着几十辆威武的坦克在水里游行。现在的孩子们再也不会看见金坛城中万人空巷,那么多人拥到河边,有的是参与万人游泳的,有的是为游泳者作啦啦队的。而且,那时候的水比现在的还不知清洁多少倍呢,现在的河水都快赶上黄河了,原来站在码头的石阶上是可以看清河里有没有河蚌的,你说那时候的环境多美!

wm23SQBPWCYM(2014-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