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小城-金坛(10)

家乡区县: 江苏省金坛市

“金坛县中学”大家都应该记得的吧?就是现在的华罗庚中学,好像在八几年改的名字,原来叫“县中”。
小时候,“县中”给我的印象好像在很远地方,走路要走好一段,从南新桥沿河西路往北,走过一段梧桐树笼罩下的马路,经过武装部的大门口,过西轿巷头,再往前就是中医院的一对门柱,几间门面,往北就有一爿南货点,店里基本上都是买的日用杂货,还有烟酒糖果,最靠北边的柜台里还有火油(点煤油灯的煤油)零沽,记得金坛能卖火油的小店不多,因为那是要凭购煤证来打的,一家限定只有几斤火油供应。再往北经过矢巷头子还要往北,要到横街东头十字路口的西北面,便会看见一片苍翠青葱笼罩的一条砖石甬道,宽大概十米,长约百米,砖石铺地,两边有花岗岩的巨石条好几块,夏天的下午,哪怕天气非常的热,走到那条甬道上就马上会觉得遍体升凉,清风习习。因为那道两边的柏树高耸遮天,枝繁叶茂,挡住了烈日,带来了荫凉。我小的时候就爱趴在那石块上面,闻着空气里的柏树枝叶的特有的香味,感受着身下麻石上传来的丝丝凉意,偷个懒睡个午觉。但不会有机会让我睡着的,因为我们要去玩就不会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你刚睡下,就会有人用柏树上结的果实往你身上拽,甚至还有小石子瓦片的,紧接着战斗就会打响,你躲在一棵树后向我“射击”,我趴在石条下找机会“还击”,当然就有可能当场把谁弄哭了,战斗就会戛然而止,:我家去告诉你啊爸爸~呜呜呜呜~被小石子投掷打中的孩子经常会说这句威胁的话。
甬道尽头是校门牌楼,也是石头建的,“金坛县中学”几个大字就在门楣上闪耀着光芒,当时不知道郭沫若是谁,反正看得懂那几个字的,不像那些书法家写的都不认得。进了校门还是一样的砖石铺的道路,由南往北延伸着。路的两边栽满了石榴树,小小矮矮的一丛一丛的,当石榴花开的时候来到这里,那才好看呢,墨绿的树叶,衬托出火红的石榴花,那花开得简直就只能用“奔放”来形容。这样的石路一直穿过一排教室,这是最南面的校舍,砖木结构的,好像一共五间,中间过道占了一间,两边各有两间教室。在它的西边,高出地面有五十公分,被一道石栏和一道道台阶围圈着,最集中的校舍群就建在西边的这片高地上,有两排砖木结构的教室用白石灰粉墙,还有北面两栋砖瓦结构的教室直接就是青砖露在外面的,很精细的墙缝,都一样的整齐,建筑风格有点像大上海的砖瓦房。连接着两排砖瓦教室的东边就是前后两进四间的教师办公用房,中间由花圃隔开,以青砖铺路,引导着我们通过这两排办公室往东还看见一座建筑,也是四间套的办公室,两边办公中间过道。顺着门口的青砖路,就会走到教室和学生的宿舍区,有三排青砖瓦屋,前两排东西走向后一排南北走向。把地域空间包围成一个天井。在这个大天井的东面就是这一排南北走向校舍,好像当时有个校办工厂,在这房子的东面。天井的北面是伙房,伙房最西面一间是老虎灶,蒸汽腾腾,天井的西面是一个厕所,那个厕所是我见过的当时金坛城里最大的厕所。小便池在墙外,一长溜足可以同时供,二三十人小便。要想办“大事”,首先要登堂入室,那三层台阶把整个厕所抬得高出了地面足有半米,站在里面向外望,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还有厕所的花格窗很有苏州园林的瓦格花窗的意境。厕所北边是一大片的田野,那是学生们上劳动课的大课堂,田里种满了萝卜青菜,洋葱大蒜。(呵呵,现在的中学生们,你们有去农田里劳动的课程安排吗?)伙房前面一排水笼头安在一个一米高的水槽里,(那是给寄宿生们蒸饭淘米的地方)学生们在体育课后挥汗如雨的时候,就会找到那里,拧开水龙头,放一通水冲一冲冒汗的脑袋,再把脸朝上对着水龙头咕咚咕咚喝上一饱的凉水。西南面就是饭厅大堂,也就是华罗庚老先生来金坛在那里给学生们做报告的地方,面南背北有一个舞台,是木板做的,我有幸从破木板逢里挤进舞台木板下面,看见了伙伴们传说中的狐狸精藏身的地方,黑漆漆,阴风惨惨的。后来还有几次跟同伴玩躲猫猫,也下去过。食堂西面是一片空场,场上立着一些健身器械,东面一排有双杠,西面有一排单杠,靠近厕所的北面有一个标准杆的单杠,在它的西边立着一个大家伙——吊环(我们都叫荡秋千)有五米多高的一副水泥框架,上面用铁链垂下两幅吊环,一高一低,轻摇慢晃着,等待着学生来做标准的体操运动。我们当时可以说有一半都是冲着这家伙来的,同伴们说好,你玩一会我玩,相互抱着把同伴抬到吊环上,然后看着他像条鱼咬钩似的晃荡着全身,直到手上没力了,便松手跳下来,第二个再上。有时候会让同伴推着往前,一直推到够不着的地方再松手,身体“悠”的一下荡了回来,再荡过去,看看手上没劲了,便叫:要掉了要掉了,快抓住我呀~~。这时候想恶作剧的人,装作去抓他又顺势把他再推了出去,接下来你就知道什么结果了,灵活点的,跳下来打个滚,拍拍身上的土,不灵活的,呵呵,就只有拼命蹬着腿,只到吧唧一下掉了下来,像滩泥。
这个学校的西边围墙外面有一个四百米环形跑道的操场,我们都叫它“公共体育场”这个操场可谓是绿草如茵,全是长的芨芨草,根系很发达,长一截生一节根,想拽一根草就会听见“嗒嗒嗒”的好几个根被拽断的声音。操场北面有一座大司令台,从东西两面台阶上去,司令台上也满是芨芨草。就这个司令台还见证过不少人头落地的万人涌动的场面,当时金坛要开公判大会,必然选择这个场所,装上高音喇叭,在司令台上写下标语横幅,XXX公判大会,很醒目的。老远就能看见。只到83、94严打都被用作公审公判的场所,在台下我看到过一个被判死刑立即执行的人五花大绑着,但是还在笑着。搞不清哦,到现在都搞不清~当时好像操场是政府的,现在这片操场归了华罗庚中学了。而且,现在的华中比当初的县中还不知道要扩大出去多少倍,还长高了多少层!学生人数也多了,考上大学的人也多了,当初能在县中考上大学的,就算是状元了,现在,哈哈,多如牛毛!

wm23SQBPWCYM(2014-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