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来楼”总面积2348平方米,内围楼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内围直径36.6米、高6.8米,清代康熙十二年(1673)扩建外围楼,直径57.4米、高5.4米,前后时间相差正好一甲子。与一般土围楼的土坯墙不同,“紫来楼”外墙以灰、砂、土夯筑而成,内墙则用田泥,外抹贝灰,甚是独特。
虽历经三四百年风霜,“紫来楼”整体结构仍然保存完好。透过内围楼的外墙缝隙,记者清楚地见到,数根粗铁链掩埋在厚厚的墙体中。75岁的住户钟惜清说,“紫来楼”每一处墙角均用铁链连接,十分坚实牢固。而在许多墙面上,记者还见到残留的毛主席画像,以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等红色标语。住户介绍说,“文革”时期提倡“破旧立新”,为保护先祖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当地人将内外墙和公厅涂上“红色印记”,使其逃过了被人为破坏的劫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