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有一种很特别的成人礼俗:如果一个家庭里有15岁男女孩,那么就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出花园需要将三牲果品凑成四件、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胶”(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完此次表示以后就不用再拜公婆母了。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这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据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以为这是个好兆头,在孩子入学时就给买双红皮屐,给他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
出花园习俗在有些地方是只没女孩子的份;而在有些地方则需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后才能举行仪式。中国古代汉族男子15岁“束发”“成童”,即少年成年加冠礼在20岁,女子成年“及笄礼”也在15岁。潮汕有句俗语:“十五成丁,十六成人。”给15岁者举行成人礼,说明将成人岁数提前。当代中国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也曾于1983年在广东省民俗学会成立大会上讲话时,提到潮汕的出花园是一种特殊的成人礼。
在惠来有一个说法:出花园这天,孩子不能跑太远的地方,甚至不能过桥,不能见天空,不能见到乞丐,在这一年还不能接近“红白事”。这一天,孩子只管玩、吃,不用做任何家务活,最后一次由父母宠着。为图个好兆头,孩子说的话,提出的要求,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被拒绝,然后要问神,可以出的话,要洗花浴,拜“阿婆”,亲朋好友提前赠与“糯米磨的粉末”若干,当天要给这些人回赠以“红圆”。
记得当年我出花园时的步骤都简化了,一大早被爷爷、父母叫醒,与我堂哥一起出花园,我们要拜公婆,在一定的时辰要吃一碗用猪心、猪肝等煮成的汤,每种材料都要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