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以后随着神府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红色政权的建立,原神木县的石窑以南地区,府谷县的武家庄以南至沙峁头地区,与佳县界牌以上谢家沟以南地区连成一片,成为革命根据地与游击区域。1947年神木县城解放后,神府县与神木县仍同时存在。1950年神府县并入神木县,至此本县全境疆域:北至石圪台与内蒙伊旗交界;南至界牌与佳县交界;东至栏杆堡公社的新寨子与府谷县交界;西至大保当公社营盘壕与榆林县交界;东南以黄河与山西兴县、临县为界;西南以秃尾河与榆林县、佳县为界。
1958年至1961年,神木县与府谷县合并,境域为神、府两县境域的全部。1961年又将两县分设,境域各依1950年旧界,至今未变。
县境建置多变,治所随之更移。汉代在县境西北建有言阳县、白土县城;魏晋南北朝时期于县西南建有石城、银城;唐建麟州城(今杨家城);宋代在县西南建太和县城,元朝扩建建宁寨(宋筑)为云州城(今县东山旧城)。明朝“御史王翱查边,奏县寨居山顶不便,宜移置平川”,正统八年(1443)迁筑于川口,即今县城前身。
开始只筑土城,万历六年(1578)神木道覃应元以砖相砌,从此定形。清朝时期,屡加修葺。至同治七年(1868)回军破城,所有建筑皆被大火焚毁。同治十一年(1872)后,逃散商人及大户逐渐返回,公私大兴土木,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方恢旧观。
民国年间,除居民个人翻新、改建或维修外,没有大型公共设施性建设。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飞机狂轰滥炸,城内建筑破坏多处,至1947年县城解放,已到处是断壁残垣、废砖烂瓦,千疮百孔破败不堪。
建国后,人民政府立即着手对城区进行补修和改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