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历史文物——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家乡区县: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

家乡的文化有很多,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就听说过家乡的辽文化,鲜卑文化。大概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又听说了家乡有保存的比较完整的汉代壁画。还记得那是在2011年的时候,北方新报就专门报道过这么一回事儿。接下来,我就把我家乡的历史文物——汉代壁画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汉代壁画来回顾历史,同样也希望大家来我的家乡——和林格尔旅游的时候能够参观汉代壁画。
呼和浩特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是我国迄今所见保存最多,图画场面最大,内容又极为丰富、生动的汉代壁画之一。  1971年,和林格尔的农民在修筑梯田时,发现了东汉时期的这座古墓。墓室的壁、顶及甬道两侧绘满了壁画,其画幅之大,内容之丰富,榜题之多,是我国考古发掘迄今所见汉墓壁画中最珍贵的。
壁画墓位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境内的一座土山上。墓分前、中、后三主室和三耳室,全长约20米。墓壁、墓顶及甬道两侧有壁画46组,57幅,画中可辨之榜题250条。可惜此墓早年被盗,墓内文物已荡然无存,连棺木也被焚毁,仅残存少量随葬器物。幸而墓内壁画保存完好。这些壁画形象地反映出东汉时期我国北方多民族居住地区的民族关系和社会生活面貌。
从壁画内容及榜题得知,墓主为东汉末年管理北方少数民族事务的“护乌桓校尉”。壁画内容有反映死者的仕途经历,以及升迁各任时的车马出行图;有死者历任官职所在城市和府舍的官府图;有反映上层阶级生活的饮宴、舞乐、百戏等图;有反映东汉时社会生产活动的农耕、庄园、牧马、放牛等图;有少数民族的装束、发式、相貌,以及祥瑞图和一些圣贤、忠臣、孝子、烈女的故事图等。墓中前室与中室壁画描绘的是墓主人历任官职情况,后室壁画描绘了墓主人晚年家居的庄园图景,耳室多为奴仆杂役放牧、种地画面。画中人物的身份、姿态、神情刻画得生动入微,马的造型硕壮劲健,让人感到仿佛骏马踢踏有声。画中乌桓、鲜卑族人物形象颇多,为研究东汉历史及北方少数民族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墓中大量精美的壁画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有墓主人由“举孝廉”至“使持节”,至“护乌桓校尉”时的全部仕宦经历;有繁阳、宁城、离石、武城等府县城市;有官署、幕府、坞壁、庄园、门阙、楼阁等各种建筑;有出行、仪仗、饮宴、迎宾、百戏、庖厨等生活画面;有农耕、放牧、蚕桑、渔猎等劳动场景……墓的中室还绘有墓主人的思想及精神生活,如古圣先贤、烈士豪杰、神话传说等内容。整组壁画既真实地反映了墓主人的一生,也为我们研究汉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资料,这些弥足珍贵的壁画,留给参观者的是细细的品味揣摩。
和林格尔,古称“成乐”,属西汉时期著名的定襄郡。东汉初期,匈奴、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散居于我国北方,汉王朝为了有效地管理民族事务,派遣最高军政首长,称为“护乌桓校尉”。此官职代表皇帝行事,传达朝廷的命令。
古墓中百余平方米的壁画,展现了1800多年前汉代民间匠师精湛的艺术才能,其巧妙的构图技巧,娴熟、粗犷而又精美的画风,既写实又写意,充分凸现了汉代艺术气魄深沉雄大的风格,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一枝绚丽之花。

Mr FTX(2014-11-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