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省鼓城用劲入晋州。晋州辖安平、饶阳、武强三县。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燕王朱棣“靖难之师”和明军在晋州滹沱河两岸数次交战。百姓流离失所,幸存者十之二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明永乐年间数次移山西洪洞县民来充实晋州。后晋州经济渐次复苏。 清代,晋州战事、水、旱、地震、蝗虫等灾害时有发生,农民生活困苦。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升晋州为直隶州,辖无极、蒿城二县;原辖安平、饶阳、武强归属深州。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晋州改为散州,属正定府,不辖县;无极、蒿城归属正定府。清人著作家楼底杨 骅、龙头苑世亨著作颇丰,时有威名。清末民初著作家东留章李翰如撰有文集28卷和民国《晋县志》、《晋县乡土志》,1916年获总统赠匾。
1913年,改晋州为晋县。1926年,中共晋县地方党组织建立,在其领导下,全县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人民富裕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中,晋县成为后方基地。晋县民众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出动民工数万人次,朱德、彭真、聂荣臻、罗瑞卿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留下深深的足迹,女英雄杨领梅烈士、革命先烈李显烈士、国民党爱国将领宋肯堂将军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曾生息、战斗于此,并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顺利完成土地改革,贫苦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在长期革命斗争中,3000多名晋县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经过全县人民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崭新的生活。1991年撤晋县设晋州市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等诸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