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二中

家乡区县: 邢台市威县

      威县二中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1999年改制为“公办民助”学校。占地248亩,总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其中主体教学楼建筑面积约7200平方米,音乐楼建筑面积2424平方米,科技楼建筑面积7824平方米,学生公寓楼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学生餐厅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容2000人就餐。

规章制度 

一、建立完善的班级组织

   要建立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没有一支强有力的班委会、团支部做“火车头”是不可能的。班委会、团支部的干部,是师生之是的一座桥梁,在班集体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学期除新生外,其它年级学生也进行了班级调整,班主任调整也较大,班主任可以根据以往的学生档案,将品学兼优或原来当过班干部的学生组成临时班委会。工作一段时间,学生之间有了较深的了解之后,班主任就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由学生自己重新选举班干部,将那些有热情、有能力、品学兼优、办事公道的学生选拔出来担任干部。对新组建的班委会、班主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还要加强指导。一般在班委会能够完全独立开展工作之前,要经过“三步走”:第一步是“抢着走”。开始,班主任可亲自处理班级事务,班干部在一旁见习,学习班级管理的理念与方法。第二步是“扶着走”。经过一段时间的见习后,便可逐步放手由班干部当“主要演员”。第三步是“看着走”。即由班干部组织召开班委会,管理班级具体事务,班主任充当参谋的角色,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指导。一般通过“三步走”的锻炼,班干部大都能独当一面,胜任工作。

   在班干部的使用上,可以建立值周班长制(值周班长任期一周,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等,并及时反馈信息,组织学生搞好各项活动)。班主任还要注意两头搭配,除了引导学生选举有能力,学习好的同学当班干部外,也可以推举一些在学习上有差距但有服务热情和能力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这样做可以使后进生增添自信,激发工作和学习的热情,还会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二、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而获得某种能力或行为习惯,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很难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习惯。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教育的“关键期”。班级管理的关键期是新生刚入学和每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在新组建的班级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比较陌生,学生心中还没有形成班集体的概念,这时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都要靠班主任的直接组织和领导。这一阶段班级中如果没有严明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就很容易出现松弛、涣散现象。这时班主任要把养成教育放在首位,建立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使学生懂得应该做什么,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哪些该表扬,哪些该批评,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严格的检查、评比,总结,那么井然有序的班级秩序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当然,即便有规章制度,学生也难免把社会中受到的一些不良影响带到学校。这时,班主任要重申各项纪律,重提各项要求,及时将每个学生重新纳入正常的班集体的轨道中来。

三、建立防微杜渐机制

   心理学上提出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上学期末,科技楼初一年级一些学生换学校新课桌事件,也是这个道理。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一些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就会滋生并蔓延开来。   “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表现在:如某同学脚下有一张纸,没有人及时拾起,说不定过一会儿就会有两张三张;教室外墙新刷好涂料,某同学用脚蹬了一块泥,没有人制止和擦洗,一学期下来窗台以下都变了颜色;个别同学在课堂上看小说、睡觉,自习课闲聊、吵闹,平时抄袭作业,老师不及时加以制止,过不了几天班级就会像一个无序吵闹的市场。所有这些都可看作“破窗效应”。班级一旦出现“破窗效应”,这个班级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班主任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状态。   要防止“破窗效应”的发生,班主任要做到有事无事勤下班、勤管理、勤督促,高度重视“第一次”现象。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做到抓好每一件小事,不放过每一个小错。提醒、暗示那些有犯错误苗头的人,防患于未然。班主任都要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班纪、班规,并严格执行,防止“破窗效应”的发生。

 

四、建立公共财物和班务管理机制

  爱护公共财物是爱校、爱班集体的表现,符合社会道德要求。在班级管理上,鼓励学生承包班务,把班级的事务承包给每一个学生。公共财物--门、窗、玻璃、黑板、板擦、粉笔、课桌凳、墙壁张贴物、教室内外墙面等;班级事务--教室、宿舍和卫生区卫生,自习及课间纪律,板报,晚自习后检查门窗,作息纪律等。做到班干部的事,承包人的事,人人天天要干的事,用一句话概括: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主任要注意抓落实,按时检查。如果班主任只布置不查,学生就有可能只听不做,就难以达到好的效果。

五、建立家长接待日制度

   因班主任进行家访不太现实,可以确定固定家长接待日(星期六下午第二节课后,星期日下午第二节课后),使之制度化、科学化,建立家庭、学校联系卡制度,沟通教育思想,统一认识。除学校、年级组统一时间安排的家长座谈会外,各班级可以召开不同层次的学生家长会,座谈会,进行分层指导,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学校与家庭成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整体。   班主任老师要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转变观念,深入细致地做好班级工作,使班级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好基础。

 

Yan小婧(2014-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