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名人1

家乡区县: 淮滨县

刘盼遂

刘盼遂,现代教育家、国学大师、北师大教授。

刘盼遂一生从事对古代文献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在经学、小学、 史学、文学、钟鼎、甲骨、校勘、目录等方面造诣精深。尤精于小学,即音韵、文字、训诂等学问,曾出版《文字音韵学论丛》、《段王学五种》等著作,对古音分部和段王学的整理与研究,远迈前贤,达到新的领域。他还善于将小学的学问运用于笺释、校勘、辨伪、辑佚、考古等方面,著有《论衡集解》,此书被叶圣陶先生赞为“建国后古籍整理研究方面最重要的成果”,而《颜氏家训集解》、《世说新语集解》、《天问校笺》等著作,以及《穆天子传古文考》、《嫦娥考》等论文,在学术界也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人们研读、征引的重要根据。

齐未煌

民国教育家。

徐 振

民国诗人。

华长明

华长明,万和纺织公司董事长,浙江省河南商会会长。

孙叔敖

(公元前650—公元前593年)楚国名相,期思(今淮滨县期思镇)人。

《荀子·非相》篇:“楚子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10]东汉邯郸淳《楚相孙叔敖碑》也提到:“楚相孙君,讳饶,字叔敖,本是县人也,六国时期思属楚”。

史载, 孙叔敖又名蒍敖,字艾猎,期思人。曾在期思征发民工排除积水,开创了我国第一个水利灌溉工程--期思陂。又在雩楼兴办灌溉,受到楚庄王的重视,任为令尹,历史上习惯称之为楚相,毛泽东主席称赞他是中国古代的水利专家。

因为母亲的谆谆善教,孙叔敖儿时就有着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德。相传年少时,曾遇双头蛇,时俗认为见此蛇者必死,他想:要死只我一人,不要再叫旁人看见。于是,他斩杀了这蛇,埋入山丘,其品德为族人赞佩(出典见《贾子》)。期思城西南有埋蛇岭系孙叔敖埋蛇处,也叫埋蛇冢,史志作敦蛇丘。因期思为古寝丘地,《嘉靖固始志》把 "寝野歧蛇 " 列为八景之一。

孙叔敖为相期间,励精图治,大兴水利,造福人民,使楚国逐渐走向富强,跨入了 " 春秋五霸 " 的行 列。特别是在楚晋邲之战中,他协助楚庄王指挥作 战,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经验一举战胜晋军,为楚庄王匡成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史记》说他 " 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悔"为楚国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孙叔敖一生清廉,忧国为民, 私门不入一钱,死后妻子儿子穿着粗布衣自己背柴度日。伶人优孟很痛心,花一年时间摹仿孙叔敖音容动作,唱《慷慨歌》给楚庄王听,大意是 " 贪官不能当又值得当,清官能当又不值得当。贪官不能当是因为当时名声太臭,值得当是能发财立业全家享福。清官能当是当时有清名,不值得当是儿孙都跟着受穷,穿破衣干苦活,人们认为做官的都有钱,只知道孙叔敖做了楚相却不知道孙叔敖廉洁从没占过一分钱便宜。楚庄王听 了很感动,就把寝丘之地也就是期思封给了孙叔敖的儿子侨。

为了纪念这位清廉的好官,后人在期思立庙树碑。西汉刘向、东汉王延寿、北魏庾信、宋欧阳修、元马祖常、清洪亮吉等大文学家都曾拜谒孙叔敖庙,或为庙碑撰文、题跋,或是留下歌颂的诗文词赋。孙叔敖庙也 梦景水乡

叫遗爱庙、楚相孙公祠,解放后尚存,旧址 在今期思镇政府机关院内。旧志、庙碑都明确记载庙西下就是孙叔敖的坟墓。由于时代变迁,坟墓己平, 庙堂无存。有关孙叔敖的历史纪念文物已经非常稀少,仅存的唯有明成化五年中议大夫、提刑按察司副 使刘昌《谒楚令尹庙》诗文石刻一通,明万历七年《重修楚相孙公遗爱庙志碑》残碑一块,清雍正六年《楚相孙公祠》石额一块。为永远纪念这位治理水患造福百姓清正廉洁的好官,中共淮滨县委、淮滨县人民政府于 1993 年 6 月为其勒石造像,树碑立传,置于县城中心,永世供人瞻仰。

似水流年的日子(2014-11-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