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生活,很短,短到一些人毕业之后回想起来感觉自己在读大学前后没有多大的变化;大学的生活,又很长,长到一些人在回想起来的时候有那么多讲不完的故事和心情。
那么,大学的生活,到底该怎么过,才会让自己觉得没有白过?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我举一个例子来说。前两天无意中看到了网络上被称为“最牛小伙”的程浩的生平。他的一生非常短暂,只有20年。从1993年出生到2013年8月离世,他没有下床走过路,没有上过学。在去世之前,他一直规定自己每天保持十万字的阅读量。他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虽然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但是,我觉得这是认真生活的表达方式。”无独有偶,前两天看到了一位印度工程师写的一篇博文《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中国人在空闲时间玩ipad等各种电子产品上的游戏的形象让他觉得很吃惊,因为同样的时间外国人在读书。另外一组数据,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韩国人人均7本,日本人40本,俄罗斯人55本。
我不知道上面的这些例子和数据给大家会带来什么样的印象和影响,我只是希望通过这个例子让大家知道,读书,应该成为一种习惯。无论你是想过着一个简单、文艺的大学生活,还是最终成为一个做科研的怪才,无论你想把大学生活社会化来过,还是游戏人生,这些,都和你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不冲突。你读过或者没有读过一本书,从你的外表是看不出来的,与你短时间的接触也是看不出来的。读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许就是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上体现出你的与众不同来。总之一句话,多读书不会有害处(请原谅我读书少,词穷了)。
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需要大家用心和时间去体会的。我站在过来人的角度把我理想中的大学生活用以下几个“一”来描述:
一份拿的出手的成绩单,无论课外生活多么丰富,但是,请记住,你的身份,是学生;
一帮志同道合、感情深厚的朋友,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都不会离你而去;
一场简约但不简单的恋爱,无论最终的结局是什么,这样的最初的美好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说,都是难得的;
一次印象深刻的实践经历,无论这个经历是什么,它终将会成为你进入社会的第一步;
一项炉火纯青的特长,无论是电脑技术还是体育运动,这样的特长总能让你脱颖而出;
一个自信平静的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能够回归最真的自己。
当然,大学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不是我在这里一两句话就能够描述清楚的,大家只需要怀着美好的心情等待就行了。
最后,祝福大家在大学能够找到自己的梦想,开心过完每一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