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学者秦俊

家乡区县: 宛城区

秦俊,作家、学者。1956年6月生,河南邓州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南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史志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政协委员,南阳人大副主任。1973年1月~1978年8月任邓州市白牛高中教师;1978年9月~1982年7月在河南大学历史系学习;1982年8月~1982年11月任南阳教育学院教师;1982年5月~1984年11月任南阳地区地方志办公室科员;1984年11月~1989年4月任南阳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1989年5月~1996年2月任南阳地区(市)文联副主席、一级作家;1996年2月至今任南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工作积极,认真负责,成绩突出。任史志办主任期间,南阳修志工作受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通报表扬,十几年市地一级修志工作受到全国通报表扬仅此一家。任市文联副主席时,为繁荣文艺,特别为“南阳作家群”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调任史志办主任以来,在较短时间内使全市较混乱的单位一跃变为先进。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修志先进单位,受到省政府的表彰。
成就:潜心地方史研究,特别是宛西地方自治研究,发表史志文章近百篇,《豫西名人轶事》、《南阳人文风物谈往汇集》分别于1992、1995年被台湾《中原文献》刊发。同时,由研究历史而切入文学创作,自1987年以来出版长篇历史小说7部(含合著),其中《伤兵东四郎》被省委书记李长春1996年11月介绍到日本,颇受欢迎,《人民日报》(海外版)以《一部小说架起友谊桥》作了报道。另有4部作品已经改编成电视连续剧,14集《别廷芳传奇》播出后很受欢迎,获1995年河南省“大河杯”三等奖。其事迹被收入《中国文艺家大辞典》和《当代中国青年学者大辞典》。1995年被评为市“十大”杰出青年,1997年被命名为市科技拔尖人才、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9年荣获南阳市“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无论是在编史修志,还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上讲,秦俊无疑都是一个成功者。领导者眼中的秦俊,是个好同志,同事们眼中,秦俊是个好领导。在一年一度的目标考评中,班子及秦俊个人优秀率均为百分之百,这样的结果连续持续了13年。
秦俊成功了,著作等身,荣誉等身,可他一点架子也没有。
秦俊和妻子,两个人在一个锅里整整搅了20年勺子,互敬互爱。
秦俊还是一个嫉恶如仇,淡泊名利的人,多次见义勇为获好评。
秦俊12岁的儿子秦伟买彩票中了大奖,扣除税收还余12.5万元。秦俊一家三口一一致决定,将此款捐出,设立助学基金,用来救助贫困山区和革命老区的特困生。
前些年,秦俊回乡探亲得知道路太差,协调了35万元,为家乡修建了一条2公里的柏油路,直通国道。
2005年春节,南阳师范学院有20多个贫困生,因家庭困难,放弃了回家团聚的机会。大年初二,秦俊将他们接到了宾馆,共度新年,并赠送礼品,使这些学生感到了南阳的温暖。像这样的活动,一直持续了4年。前不久,家乡邓州要修复花洲书院,他立马捐了6000元。
秦俊是个好人,为了修志事业,他曾两次放弃做官的机会。南阳市委原书记何东成亲笔批示“向秦俊同志学习”,省史志办全文刊发了秦俊的先进事迹,2007年1月国家史志领导小组也向全国发出向秦俊学习的号召。
秦俊默默为党作贡献,为党的形象增添了无限光彩!
去年4月,秦俊当选为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后,在繁忙的事务中,他仍不忘地方志工作。他决心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修志工作中,积极报答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培养和期望。我们也祝愿他的人生更加精彩照人!

张三岁爱吃糖(2014-11-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