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乓王子容国团

家乡区县: 珠海市斗门区

容国团(1937年8月10日-1968年6月20日),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省中山县南屏乡(今属广东省珠海市南屏镇)。他所研究出来的快速抽击,打破了当时主导欧洲和日本的花巧式打球方法。文革期间遭到批判,不堪受辱自杀身亡,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的悲情人物。

容国团,
1959年,容国团载誉归来
1959年,容国团载誉归来
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
籍贯广东中山县南屏乡(今属广东省珠海市南屏镇),1937年8月10日生于香港。容国团从小喜爱乒乓球运动。15岁时即代表香港工联乒乓球队参加比赛。
1956年容国团以2∶0击败来港访问的世界乒乓球团体冠军日本队的主力队员荻村伊智朗。次年,他代表工联乒乓球队参加全港比赛,一举夺得了男子单打、双打和男子团体三项冠军。这一年他随父亲回广州定居,进广州体育学院学习,在广州体委一次大会上,容国团立下“三年夺取世界冠军”的誓言,引起轰动。
1957年,20岁时从香港回来,同年进广州体育学院学习。
1958年被选入广东省乒乓球队,同年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获男子单打冠军。随后被选为国家集训队队员。他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广,变化多,尤精于发球,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术均佳。较好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左推右攻打法,并创造了发转与不转球,搓转与不转球的新技术。在比赛中,他运用战术灵活多变,独具特色。在技术方法上,容国团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左推右攻打法,成功地创造了发转与不转球、搓转与不转球的新技术。入选国家队后,苦心练就了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广,尤精于发球,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术均佳,并很快形成了“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
1958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59年、1961年两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赛场外的容国团
赛场外的容国团(7张)
1959年3月,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容国团在男子单打中,最后与九获世界冠军的匈牙利老将西多争夺桂冠。针对西多肥胖的身材,他发球长短兼施,配合拉侧上旋,把拉杀的角度加大,在先输一局情况下连胜三局,战胜西多。容国团的名字第一次刻在圣·勃莱德杯上,为中华体坛健儿首获世界冠军者。
1961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上,中国队在3∶4的不利情况下,容国团淌下了眼泪。女队员丘钟惠见了就问他,他回答说已负了两局,随即激动地说:“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他振奋精神,挥拍上阵,力挫素有“凶猛雄狮”之称的日本队员星野,以5∶3战胜日本队而首次问鼎斯韦思林杯,为我国立下战功。从此“人生难得几回搏”这句名言便流传开了。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容国团因写申请参加比赛遭红卫兵批斗为修正主义。1968年6月20日清晨,容国团上吊自杀,身后被指因反革命畏罪自杀,但最终未被定性。容国团没有葬礼,火化费也是由其家人和他一部分的工资承担的。同样从香港归来的傅其芳和姜永宁也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曾被“体委红旗”及“清中红卫兵”等等造反派揪斗,侮辱和毒打。1978年,国家体委为容国团恢复名誉,并补开了追悼会。[1] 1987年在容国团的家乡珠海市建立一座容国团铜像。

小城城(2014-11-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