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长在阆中城的人来说,巴巴寺无疑是一个神秘的所在,或许有人每天都要从它大门口经过,向里面投入过无数次好奇的目光,却从来没有进去过一次,尽管门口并没有人守卫,也不会有人出来阻拦。
记得我第一次走进巴巴寺,首先看到的便是无数层层叠叠的坟墓,这些都是伊斯兰教众死后埋葬之所,遮天蔽日的古树几乎覆盖了所有阳光,只有细碎的光斑夹杂着森森寒意洒在这些墓地簇拥之中的石板路上。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我的心里陡然而生一种肃穆之感,仿佛冥冥之中有个声音在提醒你:放轻脚步,不要喧哗,因为这里是伊斯兰教的圣地,是嘎德忍耶教派祖师的归真之所。
当时我就在想,我去过的寺庙也很多,为什么唯独巴巴寺,能够有这种肃穆庄到一个普通游人也会受到感染的氛围?
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当来自伊斯兰圣城麦加的“西来上人”华哲·阿卜董喇希来到阆中时,他已经是百岁高龄,这位来自域外的伊斯兰教传教者,却“胸藏三教之书,艺精百家之奇”,精通中华文化,且“喜游历,雅诙谐,工诗词,潇洒无俗态”,可谓世外高人。华哲·阿卜董喇希死后,信徒们便将他安葬在阆中城北的蟠龙山,并在此修建了巴巴寺,至今已经三百余年。
史书的记载或许略有夸张,但在虔诚教徒的心目中,“西来上人”却是个无可质疑的圣人,而埋葬他的场所,巴巴寺从此也成了一个崇高圣洁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我在巴巴寺外面看见几辆甘肃牌照的大客车,一问才知道这些是来自甘肃临夏的嘎德忍耶教派教徒,他们每年都要跋涉千里来到阆中,只为向圣地献上虔诚的一拜。
如果说这种年复一年的千里跋涉这还不足以让人惊叹的话,那么巴巴寺的修建工程则真正让人震撼。据说这所规模不小的伊斯兰寺院,其修建用的所有材料、参与工程的所有工匠,都是来自千里之外的甘肃。即使在交通发达的今天,把这么多材料和工匠从甘肃运到阆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更让人难以想象在古代的人们是如何完成这一宏伟工程,又是什么驱动着他们不惜巨大的代价完成这种毫无利益可言的事业?
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只有信仰,才能催生这种普通人难以置信的壮举。而巴巴寺就是这种纯粹而坚定的信仰聚集之所,不同于很多游客盈门的寺庙,它不卖门票,不收香火钱,不设功德箱,不搞任何形式的与金钱有关的活动,它就是一个超然独立于世俗红尘的宗教场所,数百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在信徒心目中的圣洁色彩。
所以在这个喧嚣浮躁的年代里,踞于阆中城市高处的巴巴寺,才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超群脱俗气息,从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精神高地。
我的能力秀 http://wm23.cn/zhenghong
我的梧桐子 http://www.wutongzi.com/uc/76225009.html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12734728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